将博物馆“搬进”课堂,让文物在校园里“活”起来!这些博物馆课程深受孩子们喜爱

时间:2022-05-18 17:45:27  来源:西安新闻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将博物馆“搬进”课堂,让文物在校园里“活”起来!这些博物馆课程深受孩子们喜爱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如何将丰富的博物馆资源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让学生在校园就有机会接触历史文化,增强学生对文物的保护和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意识,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需求的有机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如何将丰富的博物馆资源转化为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让学生在校园就有机会接触历史文化,增强学生对文物的保护和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意识,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需求的有机衔接,高新区这些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将博物馆“搬进”课堂,让文物在校园里“活”起来!

国宝文物进校园感受历史文物魅力

“快看快看,这个好神奇!”5月18日,西安高新区第二十七小学校园里来了一批特殊的“国宝文物”,孩子们一边惊呼”太神奇“,一边小心翼翼地观赏着。

感受文物魅力,倾听历史回声,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活”起来!当天,高新区宣传文旅局、高新区教育体育局携手⻄安市⼤唐⻘铜镜博物馆、⻄安锦业美术博物馆、⻄安市起良蔡侯纸博物馆、陕⻄体育博物馆、⻄安云之翼国防航空博物馆,开展了“感受文物魅力,倾听历史回声”——博物馆的力量”之博物馆进校园主题活动,将珍藏在各馆的国宝文物搬进了该校园,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了历史文化魅力。一件件精美的文物,让同学们赞叹不已,激发了大家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

"今天,我们的老师与孩子们共赴了一场历史文化盛筵,感受博物馆的力量!"西安高新区第二十七小学校长付京华表示, 博物馆是历史的宝库,也是教育的宝藏。“博物馆进校园”是送给孩子们的历史文化大礼。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潜移默化地将传统文化教育理念渗透于德育教育中,培养有底蕴、有信念、有情怀、有责任的好少年,促进师生携手弘扬传统文化,共建美好未来。

探索历史文化知识、感受古人智慧。西安市云之翼航空博物馆运营馆长接晓莉表示,”围绕‘博物馆的⼒量’这⼀主题,我们也积极宣传及发挥博物馆的学校教育功能,使一些平常难以接触、仿佛被束之高阁的文博传统技法得以进入校园,来到同学们的身边,使大家能够感受文化魅力、倾听历史回声。"

让“历史之花”开遍“三个课堂”

语文课堂,老师带学生 “遨游汉字王国”,引导学生观看“碑林博物馆”宣传视频,了解汉字书法艺术,汉字的演变过程;美术课上,老师通过对青铜器、青花瓷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青铜器、青花瓷的历史与相关故事;数学课堂,老师从青铜大鼎引入,研究“三足鼎立”中三包含的三角形知识,打开学生的思维……

“三个课堂”里,高新三小的博悟课程开展的如火如荼。 形式新、趣味足的系列博物馆课程,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从“博物”到“博悟”,每个学生都收获满满。

作为北京史家小学“中华传统文化·博悟课程”全区引领示范校,高新三小承担了此项国家优秀教育成果的应用推广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漫游古都”“博悟之旅”和“云端博物”是高新三小博物馆课程体系的核心。学校将博物馆资源与学科课程、校外生活、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以“三个课堂”为阵地,多角度融合、致力于打造无边界课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成果推广应用活动。还设置了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爱国、创造、科学、审美、环保和生命六大意识为主线的融合型特色校内博物馆课程。

“为期一年的时间里,学校开展了多项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推广成绩。”高新三小“名校+”总校长谭丽艳介绍,学校与多家博物馆建立合作,成为陕西省第一家“馆校共建”学校,成为“陕西省博物馆教育联盟”会员单位,把博物馆资源搬进学校,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未来,学校会坚持在优秀成果推广和校级教学成果“特色化”培育下功夫,努力打造高新区教育科研高地,让更多师生受益。

让文物成为活跃在校园中的有趣课堂

如今,随着“双减”与课后服务的实施,西安市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将博物馆课程引入校园,以“第三课堂”的形式丰富学生体验,新颖的内容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们乐在其中。

据了解,去年以来,西安高新区第十七小学利用课后服务时间,面向全体同学开设了"博悟"课程,将博物馆“搬进”课堂,让文物在校园里“活”起来。

博物馆课程从陕西的半坡遗址开始,老师带孩子们穿越到六千多年前的石器时代,让孩子们和西安的半坡人“一起生活”,走进他们的吃穿住行。孩子们对半坡人充满了好奇,“谁是半坡人?“年龄是多大?”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半坡人的外貌特点,通过观察半坡人的生活用品、劳动工具、装饰物品等,想象半坡人的生活环境。十七小的博物馆课程受到孩子的喜爱,下课后孩子们仍然包围着老师询问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学校还定期邀请历史专家、博物馆馆长、讲解员等,为学生现场讲解,说文解字、服饰礼仪、美食美器、音乐戏曲等内容。在不断丰富“本土化”博悟馆课程体系的同时,学校还注重构建学科融合课程体系,如将“博悟课程”内容与国家课程相融合,开展“课本中的博物馆”系列课程;与语文课程融合开展“博物馆小解说员”;与美术学科融合开展“博物绘画”“文物黏土制作”;与音乐学科融合,开设“博物馆里会唱歌的小宝贝”活动等,将特色课程深入融入到日常教育当中,丰富“智信+”课程体系,将“五育并举”落地生根。

在博物课程的启蒙中,孩子们与历史相遇,与文物对话,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从古人生活的环境和使用的技术中探索和发现、感受现代,开创未来。

“云”游博物馆历史文物“云”解说

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西安高新区第六初级中学历史组教师带领初一年级学生,完成了一项“与众不同”的历史作业。

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利用家里的有限材料对历史文物进行仿制,一件件承载民族历史底蕴的作品,让我们无不惊叹同学们的智慧与创造力。此次活动,也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该校历史组老师表示,仿制文物的目的在于传承文化,六初学子的文物解说视频,更是让文物“活起来”,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带领更多人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

通过这次历史作业,让学生万家欣对甲骨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第一次见到甲骨文时,只觉得它像是鬼画符,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因查阅了资料,对甲骨文有了一定了解后,认识到甲骨文不仅是单纯的象形文字,更是古代绘画艺术的缩影,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传承。"

“我制作的文物是三星堆青铜面具,一开始看到它的时候觉得很奇特,后来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学生李鑫鹏说,通过三星堆青铜面具的制作,也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历史学习的乐趣。”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程静

编辑:融媒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 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朱鹮

    忒色 4月9日上午,在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今年首只人工孵化朱鹮顺利破壳 2024-04-25

  • 书店的N种样子

    忒色 如今,西安还有不少像万邦古旧书房一样的古旧书店,它们开辟出了一个平静独处的角落,为喜欢古旧书的读者留下一方精神家园 2024-04-23

  • 韩城:千年古城传新韵

    忒色 1991年,韩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成立,出台《韩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强化对古城的保护 2024-04-22

  • 繁花似锦 秦韵悠长

    忒色 图为4月14日航拍宁陕县秦岭乡村绿道一角 2024-04-18

  • 曲江文旅2024长安踏春季活动启动

    忒色 穿着华服的“花神”翩翩起舞  4月14日下午,12位身着华服的“花神”现身大唐芙蓉园并巡游,这也意味着曲江文旅2024长安踏春季活动正式启动 2024-04-16

  • “陪拍”消费成西安年轻人时尚潮流

    忒色 一位“00后”“陪拍师”小张告诉记者,最近公园里不少来拍照的人手里拿着反光板、相机,甚至还带了小板凳、折叠梯——这其中很多都是“陪拍师” 2024-04-16

  • 西安打造“微短剧好莱坞”的无限可能

    忒色 演员市场成熟、拍摄场景丰富、制作公司水平在全国都称得上数一数二,西安发展微短剧产业十分有优势 2024-04-16

  • 在农科城奋力奔跑

    忒色 赛事期间,杨凌示范区酒店延迟至15时退房,新增7辆“杨马”专列,赛前赛后安排摆渡车,为参赛选手提供免费营养早餐……今年的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上,还有4120名青年志愿者活跃在赛场各处,提供赛道补给、线路引导、物品发放、医疗救助等服务 2024-04-15

  • 彩鹮的小伙伴也来啦

    忒色 两只彩鹮现身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供图    本报讯 (首席记者 龚伟芳) “彩鹮的小伙伴也来啦!”近日,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又传来好消息,在清明节假期刚刚现身的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彩鹮,引来了另一只彩鹮小伙伴,让人大呼惊喜 2024-04-11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