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天基地培养“链主”企业 建强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时间:2022-05-10 23:39:25  来源:西安新闻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西安航天基地培养“链主”企业 建强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六个打造”和2022年九个方面重点工作,要求狠抓支柱产业壮大和产业链水平提升,深入实施“链长制”,开展延链补链行动,加快完善19条重点产业链。航天基地对标“链长制”相关要求,结合特色优势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打造13条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六个打造”和2022年九个方面重点工作,要求狠抓支柱产业壮大和产业链水平提升,深入实施“链长制”,开展延链补链行动,加快完善19条重点产业链。

航天基地对标“链长制”相关要求,结合特色优势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打造13条重点产业链,轨道交通产业链是其中之一。航天基地依托良好资源优势,引入西安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及西安神西电气有限责任公司等在轨道交通产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形成了上游设计研发、中游生产制造、下游服务应用三大领域为主的轨道交通产业链。

重点企业带动 产业链优化效果初显

西安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国内先进的转辙机智能生产线、信号继电器数字生产线,主要设计制造道岔转换设备、信号继电器、乘客信息系统等轨道交通安全控制技术装备。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地方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产品出口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首批获得自营进出口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ZD(J)9系列转辙机是西安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为客专线路和高铁线路研制的核心产品,通过人工智能化的升级改革,降低了现场维护人员的维护强度,通过后台系统可以随时清楚了解到转辙机的工作参数与工作状态。先后为郑西高铁、银西高铁、西安地铁提供了转辙机、屏蔽门、乘客信息系统等轨道交通安全控制技术装备,同领域内处于行业领先位置,也为航天基地优化产业链布局起到了支撑作用。

西安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谢明军表示,航天基地为企业积极营造了创新环境,在科研项目奖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指导。

攻克技术难关 全面实现国产化

西安神西电气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目前,公司拥有700多项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铁路机车、车辆、动车组及城市轨道车辆安全产品,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动车组、和谐机车、磁悬浮及城市轨道车辆。

西安神西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樊武鹏表示,逻辑控制单元是我们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主要用于地铁车辆,是地铁车辆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主要应用于车门的开关、空调温度高低的调解等。产品的优点是它具有轻量化、模块化和数据记录功能,可以大大提高地铁车辆的运营安全。

西安神西电气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核心产品接触器用于轨道交通车辆中,但因其材料特殊、工艺复杂,该部件长期依赖国外进口,处于行业卡脖子技术领域。经过技术攻关,该公司掌握了该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已形成了从原材料到工艺过程的全部国产化。目前已完成小批量生产,下一步将很快实现实车运用考核。

精准招引企业落地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航天基地发展轨道交通产业链优势明显,企业聚焦效果显著,目前已经汇集了16家企业。为了给这些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航天基地管委会成立了轨道交通产业链专班,并围绕轨道交通产业对全国先进企业进行调研,聚焦产业链短板弱项,开展定向招商、填空招商和点对点招商,精准招引一批产业带动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和企业落地,进一步实现延链补链强链。

航天基地社会事业服务局局长何湛表示,计划到2025年,航天基地轨道交通产业链总产值年均增速明显高于规上制造业水平,力争培育2户以上年产值超百亿元“链主”企业以及一批单项冠军企业。随着航天基地配套能力、产业链创新能力及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形成轨道交通产业全国领先、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2022年九个方面重点工作明确要求,要加快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推进产业链集群发展。接下来,航天基地将加快推动轨道产业链高水平发展,结合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实际,加快形成极具特色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产业链发展水平。(供稿:西安航天基地)

编辑:融媒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