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新城“凭”什么频频成为重要开工活动“主角”

时间:2022-02-08 17:32:22  来源:西安新闻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这个新城“凭”什么频频成为重要开工活动“主角”

2月7日,节后上班第一天,陕西省2022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主会场设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创维智能电子生产基地项目现场。“科技创新新引擎”开动。同日,泾河新城泾河•创智中心、复合材料智能自动铺丝机、西无二电子信息集团新厂区、西玛


2月7日,节后上班第一天,陕西省2022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主会场设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创维智能电子生产基地项目现场。去年2月18日,同样是春节收假第一天,陕西省凝心聚力开局起步暨重点项目开工活动西咸新区分会场也设在泾河新城。

连续两年举行重要开工仪式,看似“巧合”的背后,传递了什么信号?泾河新城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科技创新新引擎”开动

全省2022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主会场设在泾河新城创维智能电子生产基地项目现场。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全面达产后,预计亩均年产值约1429万元,亩均年税收约72万元,可带动就业约8000人。项目建设目标是打造陕西省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物联网智能家居产业园,构建技术领先的“物联网+家居”生态圈。

同日,泾河新城泾河•创智中心、复合材料智能自动铺丝机、西无二电子信息集团新厂区、西玛电机、1980泾造中心等重点项目也同步开工,19个重点项目总体呈现出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特点。

据了解,2021年以来,泾河新城紧抓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发展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规划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先导区”和“两链融合促进器”的泾河湾院士科创区,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产业领域以及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等创新团队不断发力,加快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布局、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体系建设,“科技创新新引擎”轰鸣作响。

“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崛起

“做最优生态环境、引最多优秀人才、聚最强高端产业”——这是泾河新城始终坚持的发展路径。

2021年以来,投资额均达百亿的隆基绿能和创维智能电子产业园先后落户,陕汽新能源智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也顺利落地,总投资约25.6亿元的陕煤研究院新能源材料产业园、泾河新城协同创新中心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均开工开建。即使是在2021年年末疫情期间,泾河新城仍然新签约投资额近30亿元的隆基绿能中央研究院项目和投资额达20亿元的航空工业计算所翔腾航空集成电路产业化项目,其强大的科创产业吸附力、雄厚的先进制造业基础,令人惊叹不已。

此外,法士特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恒德航空精密器件生产基地、中车株洲所产业基地、CO2空气源热泵研发生产中心、丝路水务科创园等一批又“高”又“新”的项目也在这里加速聚集,这是泾河新城“先进制造业新高地”从蓝图成为现实的一个缩影,更是企业对泾河新城营商环境的充分认可。

“西安北跨战略核心聚集区”启航

“以项目发展论英雄”,1月25日,春节前夕,泾河新城召开2022年第一次重点项目调度会议,对重点项目、重大工程推进工作研究部署,梳理分析存在的困难,研究具体解决措施。新城党委、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对新一年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再次提出明确细致的要求。

一年多来,泾河新城党委、管委会和新城重大项目办、各包抓部门(单位)坚持“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增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的主动性、责任感和使命感,集中优势资源力量抓开工、抢进度、促投产,把工地当阵地、把现场当考场,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各级党员干部、“店小二”坚持“主动作为”和“求真务实”理念,切实发挥行政专员作用,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保驾护航。

以“西安北跨战略核心聚集区”为发展定位,以“做最优生态环境、引最多优秀人才、聚最强高端产业”为发展路径,积极构建“科技创新新引擎、先进制造业新高地”,打造科技中心、创新中心、人才中心、体闲宜居中心,强化“灵动泾河”的城市品牌影响力——一座快速崛起之城、创新活力之城和宜居宜业之城正在西安以北熠熠生辉,它的名字叫泾河新城,连续两年春节收假首日举行重要开工仪式就不足为奇。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于忠虎 吕聪)

编辑:融媒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