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完成投用。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翟小雪 通讯员 刘翔 摄
西安新闻网讯 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西安火车站迎来好消息:12月31日早5点55分,经过连夜奋战,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南车场设备联锁换装施工圆满完成,标志着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全面建成投用。
站线规模由原来的6台11线增加到9台18线,年旅客发送量预计将达到4800万人次,运输能力提升2.4倍,成为拥有高架候车室、南北双广场、双站房、多通道、立体化、零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客运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
87载老车站 运输能力已不能满足旅客出行需要
作为全国铁路八大枢纽之一的西安火车站处于中国铁路网中纵贯南北、横跨东西的咽喉要道,担当着陇海铁路、西康铁路、宁西铁路、包西铁路等旅客列车运输任务,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旅客集散地。日办理图定旅客列车100对以上,运输繁忙时段平均3.7分钟接发列车1趟,年均发送旅客2800万人次,最高日发送旅客超过18万人次。
车站建站于1934年,曾于1984年对站舍进行改扩建,1986投入使用时候车站总面积9300平方米,站场形成了5台9线的规模。2007年、2009年因接入西宝动车组和郑西高铁进行了适应性改造,站场增加为6台11线。从2007年车站图定办理80对旅客列车,逐步发展到2016年120对,车站旅客列车办理能力逐渐饱和,运输能力、设备设施、服务水准均无法满足和适应新时代陕西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建设“三步走” 被誉为“在铁路枢纽心脏上做手术”
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是国铁集团和陕西省、西安市共同建设的重点项目。工程于2014年正式启动,主体工程重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完成迁建西安机务段、西安客车车辆段过渡开通工程;第二阶段:完成北车场4台6线及北站房、北半部高架候车室工程;第三阶段:完成南车场、南半部高架候车室及南站房改造施工。
由于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采取“边行车、边建设”的施工方案,施工期间西安火车站、陇海正线都保持正常运行状态,同时施工场地又处于西安市繁华市区、施工场地狭窄、存在建设技术难度高、安全风险高、施工组织困难,属全国省会城市改造难度相对较大的车站,也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在铁路枢纽心脏上做手术”。
多项“黑科技”加持 解决站改施工难题
面对工期紧、任务重、场地狭小、交叉作业多、在正常运行的陇海线旁边进行施工安全风险大,大跨度钢结构整体提升难,北站房地基存在天然地裂缝,地基稳定性差的等等一系列难题,为实现安全、进度双推进,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指挥部会同参建单位想办法、破难题,运用无人机检测技术、BIM建模技术和智慧工地平台,科学组织施工安全有序进行。同时,有针对性的研究建设方案,通过采取100吨履带吊装设备的方式,成功解决了新建北站房27吨最大单节钢柱吊装难题。
“在屋面网架吊装期间,由于受天然地裂缝限制,科学划分了三个不规则区域板块,进行屋面网架拼接吊装,顺利吊起了1045吨‘大屋顶’,重量相当于523辆SUV小汽车。”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指挥部总工程师杨朝阳介绍说。
投用了吊装重量安全检测系统,吊装作业一旦超出重量,立刻报警。采用深基坑边坡稳定性检测,利用电子设备检测坑壁的微小变化,提前排除隐患。为避免20台塔吊同时作业发生碰撞,投用塔吊防碰撞系统,确保作业安全。同时大量采用工程BIM系统,用三维立体图展示建成后的复杂设施设备,发现问题提前研究、优化方案,避免建成后返工。并对地裂缝部位使用钢桁结构解决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等多项新技术,确保了各工程按期开通运营。
千年古都新地标 一体融合“站宫城”
今年5月31日,西安火车站北站房建成投用。站房建筑高度24米,主体分为地下三层,地上两层。以“大唐盛世 古韵长安”为设计理念,以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元素为主线,为旅客带来“古而新,中而新”的感官体验。此外,北广场出站中庭安装了玻璃顶棚,从北侧出站的旅客可通过玻璃幕墙看到丹凤门遗址风貌。
今年9月1日,经过全新改造的西安火车站南站房和新建成的南侧高架候车室正式投用,形成了西安火车站“南北贯通”新格局。
西安火车站承载了无数旅客难忘的记忆。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在南站房将具有时代记忆的“西安”标识和立面大钟进行重点保留,翻新了中庭空间内饱含几代西安人记忆的吊顶和吊灯。同时,充分利用一二层东西4个厅的空间,设计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气机车、高铁4个主题,实现人流通行、火车文化展示及商业运营三种功能。让旅客在候车等待过程中,仿佛置身过去与未来,成为了全新的车站网红打卡地。
“这次站改施工,大量的古都历史遗迹元素都融入到了室内设计中。墙面、柱子、玻璃栏板、卫生间吊顶等部位应用了回形纹元素,南站房壁画《丝路百景》展现了古今丝绸之路的文化延续,通过北站房喷绘长卷壁画《晋陕黄河八百里》能一览晋陕大美景观。”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指挥部总工程师杨朝阳介绍说。
俯瞰西安站,南北双站房势如双翼,贯通的南北高架候车室气势如虹,西安站与北边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南边的明城墙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站·宫·城”结构,俨然成为了千年古都的新地标。
旅客出行流线发生变化 首次实现南北站房双进双出
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全面建成投用后,1A 、2A 、1B 、2B、 3B检票口同步开通。首次实现旅客自南北站房进站、出站,真正实现南北两站房、双进双出的格局。
南进站流线:旅客通过南实名制验证、安检查危模块后,由南进站广厅两侧扶梯处(两上两下)进入高架候车室;残疾人、重点旅客由一楼进站厅无障碍直梯进入高架候车室。
北进站流线:旅客通过北实名制验证、安检查危模块后,由北进站广厅的六部扶梯(四上两下)进入高架候车室;残疾人、重点旅客由一楼进站厅西侧无障碍直梯进入高架候车室。
出站流线:出站旅客经各站台东、西出站通道下行至出站层,由出站口1、2出站进入市政通廊,自南、北广场出站。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梁璠
12月31日,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完成投用。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翟小雪 通讯员 刘翔 摄
12月31日工作人员清洁站台准备迎接旅客。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翟小雪 通讯员 刘翔 摄
12月31日,西安站改扩建工程完成投用,西安火车站在朝阳映衬下宏伟庄重。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翟小雪 通讯员 刘翔 摄
12月31日,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完成投用,铁路工作人员做好服务旅客准备。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翟小雪 通讯员 刘翔 摄
西安站南站房一楼候车大厅充满唐风古韵文化气息。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翟小雪 通讯员 刘翔 摄
12月31日,西安站改扩建工程完成投用,西安火车站在朝阳映衬下宏伟庄重。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翟小雪 通讯员 刘翔 摄
12月31日,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完成投用,T7次列车停靠进行行李装卸。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翟小雪 通讯员 刘翔 摄
12月31日,西安站改扩建工程完成投用,西安站高架候车室整洁靓丽。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翟小雪 通讯员 刘翔 摄
编辑:融媒体
忒色 高空俯瞰全景想体验缓缓升空的优雅又想感受360°旋转的刺激 2025-04-22
忒色 摘下被汗水浸透的骑行手套,露出掌心磨出的老茧,王亮亮说,“组织骑行活动的2年多时间里,我见过凌晨3点的灞河,也遇到过暴雨中的同行者 2025-04-18
忒色 记者在西安兴庆宫公园走访时,发现很多游客在牡丹花前作画,闫方煜就是其中的一个 2025-04-18
忒色 “现在电压稳得很!”经营面摊20年的摊主张师傅说,“汇通夜市整体形象明显提升,各种大型LED广告牌做得很漂亮,宣传效果好,灯火通明的感觉美得很!”张师傅说,电力人员经常来各摊位检查用电设备,还会给他们讲解用电安全知识,服务很贴心 2025-04-07
忒色 郧西县地处西安至武当山两大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黄金枢纽位置,西安是郧西重要的客源市场,为借力古都西安文旅“大窗口”,郧西县创新实施“西引力”工程,在西安设立旅游联络处,建设鄂西北旅游集散中心,打造集交通换乘、票务服务、特色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2025-04-28
忒色 凤鸣未央,跑醉春风——2025西凤375酒全民健康跑欢乐收官 3月29日清晨,西安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内春意涌动,三千余名跑友迎着晨曦齐聚,共同见证2025西凤375酒全民健康跑的激情开跑 2025-03-31
忒色 同时,“宝宝巴士”线路具有路程短、站点少等特点,可有效填补现有常规公交线路的空白,提升乘客出行的便利性与公交运营的效率 2025-03-25
忒色 本报讯 (记者 李卫)3月19日,2025西安赏花季暨春游周至好风光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秦岭国家植物园举行 2025-03-20
忒色 //toutiao.cnwest.com/dev/preview/23038091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入藏日军侵华罪证文物史料http 2025-03-20
忒色 2025-03-07
忒色 本报记者 朱娜娜 摄当27岁的河南姑娘蒋迎春回老家结婚时,她位于西安市雁塔区雁南一路的“泡菜米线”店贴出的“歇业通知”意外变成了一面“祝福墙”,密密麻麻的留言写满了顾客们的美好祝福 202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