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首座大型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试验机组,在位于西安航空基地的西安热工研究院科研产业基地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投运。该机组容量为目前世界最大,核心设备国产化率达100%。
据了解,这台运行功率为5MW(兆瓦)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试验机组由中国华能主导、西安热工研究院研发制造。研发制造团队历时7年,先后攻克了系统设计、设备制造、运行控制等环节上千个技术难题,自主设计制造了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压缩机等四类关键装置,率先打通了机组全工艺流程,具有400多项技术专利。机组的成功投运,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打破了国外的长期垄断地位,实现了关键设备设计制造的全国产化自主可控。
整个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试验机组包括锅炉燃烧加热系统、高压透平和低压透平发电系统等,可将收集来的二氧化碳通过压缩机升压到20MPa(兆帕)以上,再通过热源加热到600摄氏度形成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汽轮机旋转,将热能转化成机械能,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据西安热工研究院二氧化碳循环发电首席专家李红智介绍,二氧化碳发电机组相比传统水蒸气发电,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和污染小三大优势。在同等装机容量下,二氧化碳发电机组体积只有蒸汽机组的二十五分之一,且在600摄氏度高温下,发电效率比蒸汽机组高约5%,采用二氧化碳机组的电厂单位发电量碳排放强度可减少10%,从源头上减少碳的使用,大大降低碳的排放,有效促进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未来,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还可进一步应用于灵活火电、高效光热、核电、储能等领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对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减少温室效应,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积极意义。下一步,西安热工研究院将积极推进该项技术的工程应用。
西安航空基地将持续深化与西安热工研究院的合作,通过全方位的政策扶持、企业服务、人才保障等,主动上门化解企业难题,联合西安热工研究院将科研产业基地打造为科技成果孵化的试验平台,推进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等更多研发技术成果的产业化,积极引导产业化项目顺利落地,实现规模化发展,为推动国家能源结构升级作出贡献。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郭旭
编辑:融媒体
忒色 7月15日,“2025著名媒体+网红大V恩施行·走进地心谷”活动的探访团成员作为蝶舞清江·恩施地心谷景区全新科技游览项目的首批体验者,在产品全球首发式结束后,搭乘悬崖列车与“探险方舟”,贴壁“飞行”,探秘地心,解锁“地心引力”新体验 2025-07-16
忒色 活动期间,游客可在爱菊健康文化体验园内观光游玩葫芦种植区、丝路好物区、非遗体验区、趣味游戏区四大主题区域 2025-07-11
忒色 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发现博山盖绿釉陶奁博山盖绿釉陶奁(资料照片) 2025-07-01
忒色 选手返程行囊满载特产,化身移动的“麟游名片”,推动农特产品依托赛事走向全国 2025-06-30
忒色 6月25日至27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陕西省濒危剧种展演在渭南大剧院上演。 2025-06-30
忒色 党建引领锻造“高原枫警”吉迈派出所将党建工作作为队伍建设的 “定盘星”,纵向建立“局党委—所支部—党员先锋岗”三级责任链,横向打造“民警+村警+义警”治安共同体,立体化构建“激励-约束-关怀”成长矩阵,用三维坐标重构高原警务生态 2025-06-23
忒色 第四届源点西部电影展在古城西安启幕 2025-06-23
忒色 2025-06-23
忒色 央视热播电视剧《护宝寻踪》圆满收官《吕氏乡约》再塑乡风文明底色蓝田县三里镇乔村文化墙上的《吕氏乡约》 2025-06-23
忒色 记者从久治县公安局获悉,G347综合检查站自2023年12月正式运行以来,已成为果洛州乃至青海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关键支点,以“智慧警务+跨域协作”的创新模式,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省界安全防线 2025-06-20
忒色 2025-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