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3日从市政府获悉,即日起,全市将进一步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打造一批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活秀带”,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为西安市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2022年底前
我市将建立工业遗产清单
近日,市政府下发了《西安市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打造“生活秀带”工作方案》。记者获悉,西安是国家从“一五”时期就开始在西北地区布局建设的重要工业基地,前苏联援建的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有17个安排在西安。“三线建设”时期,西安兴建了一大批航空、电子、船舶等工业集中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不仅见证了西安工业化发展历程,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方案指出,2022年底前,我市将建立工业遗产清单。即日起将对全市工业遗产进行全面调查摸底,重点突出区域性工业遗产集中连片区;“一五”“二五”等工业发展重要历史时期国家在西安布局的项目、西安工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工业厂房、车间、矿区等生产和储运设施,以及其他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中的历史建筑;工业发展重要历史时期具有文物价值的工业遗产。同时从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位置价值、保护利用基础等角度,组织开展市级工业遗产的认定、公示和公布工作,对认定为市级工业遗产的单位颁发证书、授牌并予以奖励。
搭建招商引资平台
抓好连片保护利用
对已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业遗产,开展工业遗产价值阐释展示,弘扬工业遗产当代价值。对列入历史建筑的工业遗产,做好保护利用,并搭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项目招商引资合作平台,对经鉴定,房屋结构安全、符合使用安全条件的,吸引社会资本进行开发利用,把闲置和废弃的工业遗产转变为开放展览馆、文化艺术中心、生活剧场等产业发展转型和城市发展更新的资源,实现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同步推进。
重点围绕军工、电工、纺织三个特色工业集中区,抓好连片保护利用。幸福路工业遗产集中区,突出军工特色,重点发展商贸商务、文化娱乐、创意展示等,打造融合服务和时尚创意合作平台。土门工业遗产集中区,突出电工特色,重点发展科技研发、文化旅游、总部经济和高端服务等,打造工业文明和都市文化融合体验区。纺织城工业遗产集中区,围绕国家实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深挖纺织工业文化内涵,加快老街区、老厂区、老建筑等的功能性提升,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民宿体验、观光旅游、休闲养生等业态模式,打造纺织工业文化创意商贸和宜居宜产生活区。
建设智慧博物馆
形成工业文化旅游新模式
支持设立重要工业遗产博物馆、专业性工业技术博物馆、传统行业博物馆等,利用数字技术开发主题式博物馆资源,建设智慧博物馆。鼓励设立市工业博物馆,推动建设分行业、分区域工业博物馆体系。重点支持标准西迁博物馆、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之乡工业历史文化博物馆、灞桥纺织记忆博物馆等项目建设。
借鉴“大华·1935”、纺织城文化艺术街区、西影厂、老钢厂保护利用模式,完善配套商业服务功能,开发以工业遗产为载体的体验式培训、研学旅行、演出展览、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生产、旅游、教育、休闲一体化的工业文化旅游新模式。从契合本市风貌、文化精神角度打造工业遗产示范区和旅游目的地。■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拓玲
编辑:融媒体
忒色 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发现博山盖绿釉陶奁博山盖绿釉陶奁(资料照片) 2025-07-01
忒色 选手返程行囊满载特产,化身移动的“麟游名片”,推动农特产品依托赛事走向全国 2025-06-30
忒色 6月25日至27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陕西省濒危剧种展演在渭南大剧院上演。 2025-06-30
忒色 党建引领锻造“高原枫警”吉迈派出所将党建工作作为队伍建设的 “定盘星”,纵向建立“局党委—所支部—党员先锋岗”三级责任链,横向打造“民警+村警+义警”治安共同体,立体化构建“激励-约束-关怀”成长矩阵,用三维坐标重构高原警务生态 2025-06-23
忒色 第四届源点西部电影展在古城西安启幕 2025-06-23
忒色 2025-06-23
忒色 央视热播电视剧《护宝寻踪》圆满收官《吕氏乡约》再塑乡风文明底色蓝田县三里镇乔村文化墙上的《吕氏乡约》 2025-06-23
忒色 记者从久治县公安局获悉,G347综合检查站自2023年12月正式运行以来,已成为果洛州乃至青海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关键支点,以“智慧警务+跨域协作”的创新模式,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省界安全防线 2025-06-20
忒色 2025-06-21
忒色 6月18日,聚焦果洛“十四五”·共鉴发展新征程2025“网链果洛・融绘新篇”大型融媒体采风行,深入探访了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河曲马良种繁育基地,记录下这里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2025-06-20
忒色 在党建引擎的强劲驱动下,宁友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被全面激活,焕发出蓬勃发展的崭新生机 202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