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集中供热条例细则7月执行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时间:2019-06-14 07:45:41  来源:华商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西安集中供热条例细则7月执行 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按月公示!  集中供热企业在直管到户的居民小区内,物业服务公司在自行管理的居民小区内,应分别公布用户用热及收费等情况,接受用户的监督


日前,备受期待的《〈西安市集中供热条例〉实施细则》出台,细则自7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5年。

有关供暖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1.供热企业怎么监督?多面考核!

细则要求,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行政管理部门应组织制定全市集中供热企业奖励考核办法。市、区(县)和开发区管委会分别对各自发证的集中供热企业进行供热质量、供热服务、供热安全等方面的考核。

依附于城市道路的供热管网,应符合集中供热专项规划,并与所依附的城市道路同步建设。城市道路建有地下综合管廊的,供热管网应当纳入综合管廊。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中的集中供热管网建设资金,专项用于集中供热管网的建设。市、区、县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取部门和开发区管委会应按年度将收取的集中供热管网建设资金全额返还给相应的集中供热管网单位。

2.新老小区供热归谁管?一体化管理!

>>>供热企业

从事集中供热经营活动的企业,应向其热源或热用户所在地的区(县)集中供热行政管理部门或开发区管委会申领《西安市集中供热经营许可证》。供热管网跨行政区、开发区或县域的供热企业,向市城管部门申领《西安市集中供热经营许可证》。

区(县)集中供热行政管理部门和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其管理范围内集中供热的监督管理工作。新建民用建筑的集中供热设施,实行供热一体化经营管理,由集中供热企业维修、养护和管理;既有的民用建筑集中供热设施,逐步实施热源、供热管网、换热站一体化经营管理,应在业主大会决定后,由业主委员会或其委托的物业服务公司向集中供热企业提出供热设施管理移交申请。集中供热企业收到移交申请后应组织现场踏勘,并在5个工作日内回复。

供热条件满足相关国家节能建筑规范及行业标准的,由业主委员会与集中供热企业协商管理事项,并签订管理移交协议。供热条件不满足相关国家节能建筑规范及行业标准的,申请人应先进行节能改造,待验收合格后再与集中供热企业协商签订管理移交协议。

建设单位申请接入集中供热的,应在当年6月15日前向集中供热企业提出书面用热申请,并提交用暖申请书、规划建审总平面图、热交换站预放位置平面图等资料。集中供热企业应当在接到用热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

>>>热用户

热用户应及时足额向集中供热企业缴纳当季热费。往季因故欠缴的热费,应一并结清。

具备集中供热条件的新建、改建、扩建居民小区,当年申请用热户数达到小区居民总户数的60%以上,或用户交纳热费达到应交纳总热费的60%以上时,集中供热企业应当予以供热。

3.用热和收费怎么明确?按月公示!

集中供热企业在直管到户的居民小区内,物业服务公司在自行管理的居民小区内,应分别公布用户用热及收费等情况,接受用户的监督。每年供暖季期间,每月15日公示住户入住情况、用热情况及收费情况等。每年4月至6月期间,每月底公示上个采暖期温度不达标住户及退费情况。

用户对公开信息有异议的,可向区(县)集中供热行政管理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和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反映。

4.供暖费与水电费捆绑?此路不通!

对于老旧居民小区,集中供热企业不得以入住率低等为由不予供热,也不得将供热事宜与物业服务公司的水、电、停车、物业费等其他事项捆绑实施。

小区物业服务公司收取供暖费也不得与水、电、停车、物业费等其他事项捆绑实施。

5.暖气不热投诉后咋处理?入户测温!

细则还规定,集中供热企业或物业服务公司接到用户反映室温不达标投诉的,应在12小时内回应并安排进行入户测温。测量室内温度,应在门窗关闭30分钟以上的情况下将测温表放置在房间中央距地面1米至1.5米处,以测温表读数稳定后显示的温度为准。供热企业的测温结果和物业服务公司测温的结果都可以作为退费依据,测温结果由测温单位和用户同时签字。

供、用热双方对测温结果有异议的,用户可向所在辖区的区(县)集中供热行政管理部门或开发区管委会投诉,区(县)集中供热行政管理部门或开发区管委会应当在接到投诉后24小时内回应,并组织进行现场测温。测温记录应由区(县)集中供热行政管理部门或开发区管委会、集中供热企业、热用户共同签字并分别留存,作为结算热费的依据。

非因集中供热企业原因造成室温不达标的,集中供热企业需提供证据,提出解决意见,并以书面形式回复集中供热行政管理部门和热用户。

6.停暖退费怎么办?分类处理!

集中供热企业应在供热结束后至当年6月30日前通知用户并办理退费,退费标准按照《西安市集中供热条例》相关规定执行。退费时集中供热企业应提供书面说明,写明退费原因、退费计算公式、退费日期,并经用户签字后,双方分别留存。

所在建筑供热设施若具备控制、隔热措施的,用户可申请停热。停热以整个采暖季为单位,用户应当交纳基本热费。

建设工程施工可能影响地下供热管网等供热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与集中供热企业共同制定供热设施保护方案,未通知集中供热企业、未制定保护方案或未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导致安全事故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依法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7.供热用热问题如何减少?多管齐下!

区(县)集中供热行政管理部门和开发区管委会应建立和完善供热管理机制,加强供热、用热监管,及时解决供热、用热各种问题,做好12345工单办理、供热舆情处置等相关事项。

公安部门要联合城管部门、住建部门及各区县、开发区,扎实开展物业领域扫黑除恶治乱整治工作,按照属地管理、行业管理相结合原则,严厉查处“偷热”等违法行为。 记者 李琳

编辑:钟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推出三大主题展览

    忒色 据悉,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还将推出馆长讲展、数字展览等活动,邀公众重温抗战荣光,汲取前进力量 2025-09-05

  • 延安:红色圣地展新姿

    忒色 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打造“河庄坪村晚”,村歌村舞精彩纷呈、安塞腰鼓豪放激昂、乡村市集人声鼎沸……充满乡土气息与欢乐氛围的“村晚”为来河庄坪镇体验窑洞民宿的游客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陕北文化盛宴 2025-08-21

  • 展示经济活力 传播文化魅力 “西安故事”演绎新传奇

    忒色   8月6日,人民网推出报道《店里的“老外”越来越多了》,同样以“老外”热门打卡城市——西安为例,解读“中国的吸引力从何而来”,在这篇文图、视频报道中,外国游客在西安做陶俑、品美食、穿汉服,忙得不亦乐乎,折射出持续升温的“China Travel”热潮 2025-08-12

  • 2025第三届中国(西安)先进制造暨数字工业博览会开幕

    忒色 展会同期将举办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西安峰会等重点活动,将邀请近百余名行业专家出席并发表演讲,为行业赋能,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2025-07-25

  • 岐山:“寻周记” 让周文化浸润城市烟火

    忒色 当青铜器饕餮纹饰在研学少年的拓片中浮现,当《诗经》雅韵随啤酒泡沫升腾——这个夏天,岐山县以一场持续4个月的“寻周记”周文化系列活动,让沉睡3000年的周礼文明走出典籍、融入市井,在古今碰撞中奏响新的乐章 2025-08-11

  • 小镇文化焕发新气象

    忒色 长安镇副镇长朱晓静介绍,除了设立文共体分中心外,长安镇按照境内3条河流划分片区,组团式设立3个联合子中心,形成“1+3+N”的文化服务网络 2025-08-08

  • “蒲公英”社区工厂已覆盖陕西40余个社区(村)

    忒色 她创办的陕西嘉林乐世达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与宝鸡市渭滨区经二路街道携手设立“蒲公英”社区工厂,以文创手工钩织为支点,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灵活就业机会 2025-08-08

  • 赛事丰富多彩 激发群众活力——陕西全民健身活动扫描

    忒色 赛事丰富多彩 激发群众活力——陕西全民健身活动扫描八月二日,第二十届“白桦林杯”川崎羽毛球公开赛拉开大幕 2025-08-08

  • 神话里的“哮天犬”原来真的存在!

    忒色 神话里的“哮天犬”原来真的存在! 韩城芮国遗址博物馆展出的中华猎犬骨骼系“哮天犬”原型狗是人类的朋友 2025-08-07

  • 新疆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为啥是蒙古自治州?

    忒色 土尔扈特部的东归之路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也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才最终成功抵达新疆 2025-08-07

  • 宋词里的《苏幕遮》 就源自龟兹“广场舞”

    忒色 按照专家的推测,这应该就是大名鼎鼎的龟兹乐舞《苏幕遮》 2025-08-07

  • 多美卡“小车大世界”55周年西北首展亮相古城西安

    忒色 龙湖西安香醍天街,致力于打造满足顾客购物、休闲、社交及娱乐等需求的品质生活空间,为亲子家庭成长之路提供美好的品质生活陪伴,而以其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创新精神闻名全球的知名玩具厂商多美卡,也始终坚持以玩具激发孩子们的内心热爱,鼓励孩子们勇敢追梦 2025-07-31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