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潼关:让文明实践新风沁润百姓生活

时间:2024-06-28 16:22:22  来源:渭南市潼关县委宣传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渭南潼关:让文明实践新风沁润百姓生活

该村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村史馆、村卫生室、妇女儿童之家、文化广场等各类阵地整合起来,最大程度利用了现有阵地资源,方便了群众的需求,每天都有很多村民带着孩子聚集在此,或参加活动,或看书学习,或休闲娱乐

近日,渭南市潼关县紧紧围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不断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活力,将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融入百姓生活,描绘出一幅幅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生动画卷。

365e2390fe3ce11464f4cf44f95c2900.png

就近就便 盘活资源聚人气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耧车是干什么的吗?谁能说一下这些老物件的用处?……”6月1日,潼关县秦东镇四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志愿者正为滨河小学的孩子们讲解乡村历史古迹的历史变迁。一件件饱含历史沧桑的老物件、一张张弥足珍贵的图片背后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充分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神情专注地听着一个个历史故事,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感悟乡土文化的魅力和民俗风情的独特底蕴,过了一个特殊而有意义的节日。

“在节假日,我们都会将村里的乡贤和返乡大学生组织起来,开展黄河老腔传承、历史文物讲解、潼关诗词赏析、传统文化故事解读、手工制作、围棋象棋比赛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大人孩子们都喜欢来。”四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张军峰高兴地说。

该村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村史馆、村卫生室、妇女儿童之家、文化广场等各类阵地整合起来,最大程度利用了现有阵地资源,方便了群众的需求,每天都有很多村民带着孩子聚集在此,或参加活动,或看书学习,或休闲娱乐。

文明实践阵地是凝聚群众、成风化俗的重要平台,潼关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过程中,采用“1+N”模式,就近就便整合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村史馆、文化广场等基层阵地资源,打造“文明实践+”综合体,务实整合人员力量,有效整合资金项目,以贴近群众、方便群众办事的方式,最大程度发挥阵地资源效能,将文明之风吹入百姓之家。

b1fc4b0e6981edfa2ca1d9f0c8bb9028.png

创新形式 理论宣讲接地气

“我爸说了,不能收、不能收别人的东西......”6月6日,在潼关县城关街道安乐社区文明实践站,陕西省文明家庭获得者郭淑霞等人正在为村民表演小品《瓜女子》。

小品《瓜女子》讲述了村委会主任有智障的女儿拒绝亲姑姑、村民和开发商送礼请托办事的故事,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村民会心的欢笑和此起彼伏的掌声。

理论宣讲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才有生命力。潼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以“传播党的好声音,贯彻党的好政策”为抓手,站在群众的角度,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创新理论传播形式,组建十二连城、金色榜样等文艺轻骑兵,将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移风易俗等内容,找准与群众产生共鸣的契合点,选取百姓身边的人和事,以小品、快板、黄河老腔、微视频推送等形式,回应群众渴望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的心理诉求,实现以理服人、以理育人、以理立人,用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引领人们向上向善。

让党的创新理论能持续不断地“飞入寻常百姓家”,需要越来越多忠于信念、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宣讲员。各文明实践所、实践站将有理论功底、有精彩语言表达能力的乡贤和村民组织起来,进行集中培训,鼓励他们发挥各自优势,采用“唠家常”“大碗茶”“小板凳”等形式,用质朴的乡音和浓郁的乡情让群众明白党的创新理论“新”在哪里、好在哪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50022ef5423890c94b332e788414d60d.png

贴近群众 志愿服务暖民心

“社区的干部就是好,给我家的房顶安上了栏杆,在房顶晒个粮食呀,小孩玩耍呀,不用再担心谁不小心从房顶上跌下来了。”太要镇秦王寨社区寺底村四组杨秀云老人高兴地和自己的老姊妹们诉说着社区志愿者给自家屋顶安装栏杆的事。

社区文明实践站唐雪琴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在走访中得知杨秀云老人的儿子患有精神病,原来盖房时屋顶没有设置栏杆,在房顶干活或者小孩玩耍存在安全隐患,想安装栏杆既没钱又不知道咋办,这件事一直是老人的心病。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一边安慰老人,一边筹集资金联系施工队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

“我们的巷子叫古槐巷比较合适,一来巷子里的古槐远近闻名,二来是村民经常聚集聊家常的地方......”秦东镇寺角营村的“议事亭”内,村民正在讨论各个巷道的命名。电商的普及,方便了群众的生活,但是快递小哥送货时面对复杂的巷道常常跑错路。

寺角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在听取各方意见后,积极向村委会建言献策促成了这次集民智、汇民心、促发展的对无名巷道命名悬挂标识牌的行动。目前全村51条巷道全部挂上了群众满意的标志牌,既方便干部入村开展工作,也能促进电商发展,补齐了地名公共服务短板,疏通了基层治理堵点。

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用心用情真心服务才能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赢得群众的口碑。该县各文明实践所、站组织志愿者们通过微信群、与群众唠家常、定期走访等形式,积极主动与群众沟通交流,发现留守老人儿童、村容村貌、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问题矛盾,及时搭建群众与各级党政部门沟通的桥梁,及时组织开展献爱心送温暖、送文化送技术、心理疏导、矛盾纠纷化解等“同赴潼村 同兴乡村”“新农礼仪学堂”等文明实践活动,擦亮了“志愿红潼关 全城时代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文明新风尚溢满乡村,打通了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编辑:任晓彤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