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记忆最好的连接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奋斗之歌。前不久,我们为学生教授了《黄河大合唱》,将思政教育与音乐艺术有机融合,打造鲜活的“沉浸式”音乐思政课,让这堂音乐课既“声”动又令人心动。
为了让音乐思政课既生动有趣,又能达到育人效果,课前,我们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在学习中,作为授课教师,我们巧妙地设置了教学情境,通过短剧、朗诵、合唱、轮唱、独唱和形体展示等环节带领学生开展艺术实践。在学习《黄河船夫曲》时,我们指导学生模仿船夫向前划桨的动作,想象在如山的波涛中、在睁不开眼的冷风中、在决一死战的决心中、在越来越快的节奏中团结一心向前冲。歌曲突然变慢,曲调豁然开朗,在从容不迫的曲调中、在冲破风浪后的平静里娓娓唱出“我们看见了河岸,我们登上了河岸,心哪,安一安,气哪,喘一喘。”倾听船夫呼喊着的号子,感受着船夫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无畏精神。《黄水谣》唱出了黄河儿女的痛苦呻吟与艰苦奋斗;《保卫黄河》那振奋人心的旋律,铿锵有力的节奏,响亮的战斗口号……这堂思政音乐课鼓舞人心,也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
《黄河大合唱》由“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于1939年在延安谱写完成,是中国第一部蕴含民族风格、民族气派,饱含东方神韵的大型声乐套曲,它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这部大型声乐套曲由七个不同演唱形式的声乐作品和一段配乐诗朗诵组成。这部作品的旋律雄壮激昂,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都充满激情。课堂上,学生通过学唱,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他们在歌声中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也激发了内心的爱国热情。
其中,第七乐章《保卫黄河》的旋律即“风在吼,马在叫……”这段歌词广为流传,但学生对于这部作品的其他章节了解较少,对于作品创作的动荡年代和作品反映的国家和民族的危难都不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将这些作为重点,通过对歌曲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创作过程等进行挖掘,能够让学生对那个时代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触动人心,引发共鸣。音乐教育具有特殊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具有引导正确政治意识、道德观念、人格品质的独特育人功能,其产生的教育效果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欣赏和演唱具有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政教育融入音乐课堂,可以使音乐教育更加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性,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那么,如何将思政课堂的内容与音乐教学有机融合?我们致力于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把思政课讲活、讲深、讲透,实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目标。将培养艺术学科素养与体会民族精神的情感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内心情感,感悟作品的丰富内涵,让学生们在与音乐交流,与历史对话的同时,再度洗练初心灵魂,叩响使命担当。
(作者系铜川市第一中学教师)
编辑:高佳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