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小江南的前世今生

时间:2019-10-09 19:42:22  来源:铜川市宜君县政府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宜君小江南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宜君山岔川道,和别处的川道没有什么两样,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样的春播、夏长、秋收、冬藏,一样的玉米、小麦、大豆、高梁、水稻。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农村和农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山岔川的稻田也与时俱进地有了一定的规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宜君山岔川道,和别处的川道没有什么两样,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样的春播、夏长、秋收、冬藏,一样的玉米、小麦、大豆、高梁、水稻。

那里的人,基本都是从四川、湖北等地迁徙而来。他们和当地的风土人情、习俗礼仪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到如今便成了地地道道的宜君人。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农村和农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山岔川的稻田也与时俱进地有了一定的规模。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地推进,选择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种田人数逐渐减少,缺乏足够的劳动力维持水稻的种植,山岔川的人们逐渐放弃他们曾经赖以生存的稻田。

当时代的脚步跨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丰衣足食、家业兴旺的人们,不知不觉在心里感觉到了一种挥之不去的缺憾,山岔川独一无二的土质和水质,是山岔大米独特、醇香的必然因素,有此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怎能不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呢?

二零一六年春,彭镇高村的陈家齐,再也按捺不住压在心里的那种冲动,重新种植了十二亩水稻。秋季收获后,六千斤大米被抢购一空。二零一七年,山岔大米卖到十五元一斤。二零一八年,面积扩大到一百二十亩,价格攀升到二十元一斤,仍然是供不应求。二零一九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将稻田面积扩大到六百亩。

六百亩稻田,自豪地躺在山岔川的平坦开阔处,潇洒地告诉富裕起来的人们:当年的小江南又回来了!

稻田平铺在东西两山的川道之间,与山相依,与村相连,与溪水相融,与日月相伴。放眼眺望,碧绿一片,与这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延绵的青山、柔和的轻风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漫步在田埂上,看着满眼的碧绿,嗅着扑鼻的清香,远近观望,没有一处位置显得多余,没有一种颜色显得单调。不由得让人陶醉于这天造人设的自然美景之中,几乎忘记了是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

山岔大米,在山岔川这块得天独厚的土地上,在勤劳淳朴的山岔人民的呵护下,依靠原有的美誉,必然展示它更加源远醇香的巨大魅力,也将给宜君的农业生产和旅游开发,呈现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为宜君社会经济发展,增添一笔绚丽多姿的色彩!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宜君的小江南,愿你和宜君人民一道,在健康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远,越走越平坦!

编辑:融媒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