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时评|莫让风洞成“空洞”

时间:2025-07-23 16:31:15  来源:大江新闻-江西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大江时评|莫让风洞成“空洞”

一是部分公众对科技资讯兴趣不大,不知“风洞”为何物,更不了解国之重器的价值

什么是风洞?相信很多人都觉得陌生。近日,南昌市启动航空风洞旧址修复工程,旨在还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清华大学在此建设的15英尺航空风洞的历史风貌,弘扬“航空救国”精神。然而,这一驱动国之重器的“幕后英雄”、承载中国航空工业早期奋斗史的重要文化工程,在网络平台上没激起几朵浪花,成了公众认知的“空洞”。同一时间,娱乐八卦、快餐式“爽文”却动辄百万阅读量。科技资讯为何不敌“爽文”?正能量如何才能澎湃大流量?

风洞无声,却关乎国之重器的诞生。从刺破苍穹的歼击机到国产大飞机C919,从高速飞驰的高铁到翱翔太空的航天器,每一项重大突破都离不开风洞的反复试验与数据支撑。可以说,没有风洞,就没有现代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世界领先的JF-22超高速风洞,其科研意义与战略价值无可估量。

可现实是,这洞开未知世界的惊世激波穿不透信息茧房,足以塑造飞行器的超级飓风也没能掀起“流量池”中的一点波澜。症结何在?非因风洞无形,实乃认知“空洞”和价值偏差。一是部分公众对科技资讯兴趣不大,不知“风洞”为何物,更不了解国之重器的价值。二是平台推流机制乐于追逐即时热度与感官刺激,科技信息反被置于边缘。三是硬核科技没有以更生动的方式敲开大众心门。

当“风洞为何物”尚为疑问,“风洞何其重”又怎会被理解?南昌风洞不能只是一个冷冰冰的遗址,而应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科学与大众的桥梁。只有想方设法让科技成为网络热搜、平台榜首,真正走进人们的视野,才能避免风洞沦为“空洞”,持续推动科技正能量澎湃民族复兴的大流量。

(全媒体记者 刘小荣 胡武龙)

编辑:韩睿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