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项举措,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

时间:2025-07-05 08:30:09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4项举措,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

在完善江河保护治理机制方面,进一步强化全流域管理,一以贯之强化河湖长制,深化用水权、水价等改革,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江河保护治理管理能力和水平

原标题:24项举措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权威发布)

ee50232d6740e6080a66dde22a1acd64.png

数据来源:水利部

版式设计:张丹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发布。7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江河安澜如何保障?

构建“三大体系”,系统提升洪涝灾害风险防控能力

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意见》明确了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到2035年,现代化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完善,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江河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水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水文化繁荣发展,影响力显著增强;江河保护治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水关系更加和谐。

《意见》从全力保障江河安澜、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江河水生态保护、持续改善江河水环境、传承弘扬水文化、完善江河保护治理机制等6个方面24项举措,对江河保护治理任务作出系统安排部署。“江河保护治理涉及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必须综合施策、系统谋划、整体性推进。”水利部总规划师吴文庆说。

在保障江河安澜方面,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构建雨情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健全洪涝灾害防御工作体系。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健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政策制度体系。在完善江河保护治理机制方面,进一步强化全流域管理,一以贯之强化河湖长制,深化用水权、水价等改革,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江河保护治理管理能力和水平。

《意见》提出构建流域防洪减灾新格局。“着力构建现代化洪涝灾害防御‘三大体系’,系统提升洪涝灾害风险防控能力,增强应对极端暴雨洪水的韧性。”陈敏介绍。

今年,我国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特征明显。截至7月4日上午8时,累计已有329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现在全国都进入了主汛期。”陈敏表示,水利部重点部署开展以下工作:严格落实水旱灾害防御各项责任制,入汛以后滚动加密雨水情监测预报,强化流域水工程统一联合调度,并抓好重点环节防御措施,强化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与中小河流堤防巡查防守。

国家水网建设有何进展?

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完善,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进

国家水网建设是江河保护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意见》也对国家水网建设作出部署,目前进展如何?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介绍:“近年来,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的主要任务、重大举措,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全力推进水网建设。”

首先是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完善。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经累计调水突破8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到1.85亿人。同时,大力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建设,着力构建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体系。

其次是一批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加快推进。一方面是骨干输排水通道,2022年以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引江济淮一期、引汉济渭等12项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通水,新增年调水量124.8亿立方米;新开工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吉林水网骨干工程等12项重大引调水工程,这些工程建成后,可新增年调水量142.3亿立方米。另一方面是重大调蓄结点,西江大藤峡、新疆大石门等24座大型水库建成投用,新增供水能力34.6亿立方米,新增防洪库容26.6亿立方米。

同时积极推进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2022年以来,完成了6.3万处农村供水工程,提升3.4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目前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

河湖生态环境怎样复苏?

全面完成88条母亲河复苏目标任务,加强河湖生态流量管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河流水量多了、水质好了。按照《意见》要求,下一步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方面将开展哪些工作?

陈敏表示:“当前,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经济社会用水超过当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导致河道断流、湿地萎缩、地下水超采等生态问题。需要加强河湖水域空间保护、生态流量水量保障,修复保护河湖生态,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抓好母亲河复苏行动。全面完成88条母亲河复苏目标任务,制定母亲河复苏标准,加快建立地市级以上母亲河复苏行动名单,逐河湖制定“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治理保护方案。

加强河湖生态流量管理。今年6月,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印发了《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办法》,全面开展河湖控制断面生态流量和已建水利水电工程下泄生态流量的确定工作,健全生态流量监测预警和评估机制,形成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流量保障体系。

《意见》提出形成江河哺育人民、人民守护江河、人水和谐共生的江河保护治理格局,如何理解这一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负责人关锡璠介绍:“《意见》提出的江河保护治理格局,就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好江河开发利用和保护治理的关系。”具体而言,即科学开发利用江河水资源,持续改善江河水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做好规划编制、项目谋划、资金支持、机制改革等工作,支撑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关锡璠说。

编辑:呼乐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