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持续走高 黄金消费有了新变化 年轻人带火“打金”热

时间:2025-02-24 09:48:15  来源:三秦都市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金价持续走高 黄金消费有了新变化 年轻人带火“打金”热

“由于银子在烧化后具有飞扬特性,若打金店同时进行金和银的加工,飞扬的银可能会粘到黄金上,影响黄金的纯度,所以应尽量选择只进行单一黄金加工的店铺

金饰越小越考验打金人的水平。

“您看这枚戒指内圈可以从‘吉’‘顺’‘福’里选刻字,外圈再錾刻‘时来运转’的纹路,既传统又时尚。”2月21日,从业20余年的珠宝技师李洋手持卡尺,正为顾客量3.9克金料的尺寸。

国际金价持续走高的背景下,黄金消费市场正涌动新趋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带着祖传金器或投资金条走进工坊,通过“打金”让老物件变身时尚单品。

所谓“打金”,就是顾客自己带着金条或者金料,送到金店加工成首饰。

“90后”准新娘周蕊的嫁妆清单里,就包含三件特别的信物:将外婆的龙凤镯改造成素圈手镯,用母亲的金项链打造新潮颈链,再熔铸双方家庭的旧金饰制作婚戒。

“相比直接购买,这样既传承情感又节省开支。”她告诉记者,30.81克的古法手镯加工费仅616元,比品牌金饰节省不少。

“打金”订单“爆单”了

“这条手链叫三马鞭,你看,它有三种环,还有斜边,工艺很讲究。”李洋介绍正在制作的一条男士手链,“客户要在扣子上装个虎头,我得先找出合适的模板,再根据链子的整体比例,把虎头尺寸定在6到8毫米之间。别看纹样尺寸不大,我前后用了三天时间才完成。”

设计、熔金、锤打、焊接、抛光、镶嵌……上午10时一开门,就有市民带着自己的黄金首饰来改款定制。在克重不变的情况下,一般只需要支付每克15元的加工费。

“根本忙不过来,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20单,已经算‘爆单’了。”李洋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

“两位师傅两班倒,早班从10点到晚上7点,中班从12点到晚上9点。”李洋说着,手中的活不停,“有些客户专门从成都、重庆赶来,我们不能让人家失望,所以加班赶工是家常便饭。”

在李洋看来,“打金”的魅力就在于“因人而异”。他讲起一位身形圆润的女士,一开始想定制素圈手镯,可试戴后总觉得少了点韵味。李洋凭借经验,为她推荐了泥鳅背手镯,上手的那一刻,女士眼中满是惊喜。

“首饰是用来衬托人的,就像给每个人找到最适合的‘光环’,让他们的美更出众。”李洋笑着说。

从最初的原料到成品,一件金饰要历经十几道工序,短则40分钟,复杂的可能要一周甚至更久。“每次制作前,都需要和客户耐心沟通,把各种细节和可能性都讲清楚。要是客户有特殊需求,我们还得开模制作,耗时相对更长。”

坚守传统工艺 订单排到三天后

李洋来自福建,他的打金手艺传承自家族。最初,父母做银饰、花雕,那些精美的花纹,在他心中种下了种子。

这些年,李洋四处求学,融合闽工、福建工、苏工等多个流派之长,不断打磨自己的技艺。

李洋回忆起自己学搓工的时候,老师在铜板上画一条线,要求他们拿着锉刀,一点点地磨,一点点地搓,手磨出了泡,又变成茧,就为了让线条的厚度、宽度都精准无误。

“打金这行,越小的东西越考验功夫,因为操作空间小,一点瑕疵都藏不住;特别大的物件也难,因为要顾及的细节太多。所以每一次制作,都是一场与自己的较量,要不断雕琢、完善。”李洋表示。

如今,打金行业越来越多的人依赖设备,可李洋始终坚守传统工艺。他觉得,设备只是工具,真正的灵魂还是手艺人的匠心。

他坦言:“生意能越来越好,一方面是我们对自己要求高,做出来的东西必须能和大品牌柜台里的媲美;另一方面是现在有社交平台,让更多人知道了我们。但最关键的,还是大家认可我们的手艺。”

工作台前,李洋手中的工具似有生命一般,在黄金上游走、雕琢。目前,他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三天之后。

年轻人热衷“打金” 人才缺口如何填补

在永宁黄金负责人李鸿淞看来,性价比和个性化,是不少消费者选择“打金”的理由。

根据《2024年黄金珠宝首饰市场消费新洞察》显示,18岁至34岁的年轻人贡献了超过1/3的黄金首饰销售额。

“在这些消费者看来,品牌金店里的产品溢价太高,比起直接购买成品,打金成为他们置办金饰的首选。”李鸿淞说。

其实,“打金”并非新兴行业。早期的黄金首饰多出自小作坊,消费者自带黄金原料进行加工或改款。随着经济发展,机械化、标准化的工厂生产逐渐取代了传统“打金”,这一行业也逐渐走向没落。如今在年轻一代消费者,尤其是“90后”“00后”理性消费的带动下,打金行业重焕生机。

面对市场井喷,从业24年的李鸿淞却陷入了烦恼:技艺精湛的打金师傅千金难求。李鸿淞坦言,行业对师傅要求高,经验丰富的师傅更是稀缺。

为了满足业务需求,他组建的“猎匠”团队足迹遍布全国,甚至不惜 “挖墙脚”。最终,找到了三位打金手艺人,从业年限均超过10年,曾在苏州、上海等地学艺。

在李鸿淞看来,未来3—5年,打金行业竞争将愈发激烈,也会更加精细化,分工将更加明确。

人才从哪儿来?为解决行业人才短缺问题,李鸿淞计划今年4月在西安开办培训学校,不仅满足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为当地劳务就业作贡献,同时也能向全国输送专业人才。

“初步计划40天一期,每期培训10人,涵盖熔金、焊接、搓型、抛光等打金全流程技术。”他透露。

“打金”前 这些“坑”要小心

“打金”需要将黄金原料熔化、冷却成一根金条,经过锻打、压型、焊接、打磨、抛光等工序,再根据顾客的需求做最后的设计、打磨,整套“打金”流程才算完成。

如此繁琐的过程,店家如何做到所谓“零损耗”?

珠宝技师陈健告诉记者,所谓“零损耗”,通常是商家承诺承担损耗部分。比如消费者拿50克黄金去加工,加工完成后商家仍会交付50克的成品,但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毫无损耗,而是商家将损耗成本内部消化。

在社交平台搜索“打金”,各类“体验帖”“经验帖”“避雷帖”不少,网友最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纯度、耗损和成品工艺方面。

对此,陈健建议,首先选择有光谱仪的商家。“在加工前可以用光谱仪检测黄金原料的纯度,加工完成后再次检测,能够有效保证黄金的纯度和完整性。”

此外,尽量选择在消费者面前进行开放式加工的打金店,“在消费者眼皮底下加工,能增加透明度,保障消费者权益。”陈健表示。

他同时提到“选择单一加工的商家”。“由于银子在烧化后具有飞扬特性,若打金店同时进行金和银的加工,飞扬的银可能会粘到黄金上,影响黄金的纯度,所以应尽量选择只进行单一黄金加工的店铺。”

编辑:呼乐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