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遇见最好的青春

时间:2025-02-13 10:40:3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遇见最好的青春

前不久,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装部组织在校大学生来到祖国东极抚远,联合武警抚远中队开展“青春界碑·国土边防”主题实践活动,学生们慰问一线官兵,接受国防教育,与青年官兵互动交流、对话青春。

武警抚远中队官兵向青年学子介绍武器装备。李建军/摄

“我把太阳迎进祖国,太阳把光热洒给万里山河,我持枪向太阳致以军礼……”这首《我把太阳迎进祖国》,是武警黑龙江总队佳木斯支队抚远中队官兵熟悉的歌曲之一。唱着这首军歌,一茬茬官兵忠诚履行卫国戍边使命,谱写了一曲曲军旅壮歌。

前不久,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装部组织在校大学生来到祖国东极抚远,联合武警抚远中队开展“青春界碑·国土边防”主题实践活动,学生们慰问一线官兵,接受国防教育,与青年官兵互动交流、对话青春。

忠诚

清晨6时30分,在抚远市黑瞎子岛的东极广场上,聚集着前来“打卡”看日出的游客、开展实践活动的莘莘学子、为新年祈福的驻地赫哲族村民,整个广场上热闹非凡。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约而同朝向东方翘首以盼。

“每逢特殊节日,我们都会在东极广场组织升国旗仪式,在祖国最东端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升起五星红旗。”负责本次升旗仪式的升旗手、武警抚远中队下士王超说。

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护旗方队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上国旗台。“奏唱国歌,敬礼!”雄壮的国歌响彻东极广场,和着东方一缕初升的朝阳,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在场所有人齐声高唱国歌。当朝阳冉冉升起,五星红旗随风飘扬,刹那间,天空、远山、雪原火红一片,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旗仪式过后,王超给远道而来的学子讲起营区内珍藏的一面面国旗背后的故事。当看到一面破损且掉色严重的国旗时,清华大学国旗仪仗队队员宋佳玮询问:“这面国旗为什么看起来有点陈旧?”

“这是一面经历洪水洗礼的国旗。”王超介绍,2013年8月,抚远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洪水,数百间民房被冲毁、上千户家庭受灾,中队全体官兵主动请缨投入救援。任务完成后中队举行升旗仪式,当时没有场地,官兵们就在洪水中升国旗。没有旗杆,就找来两根木棍做成旗杆。官兵们用手机播放国歌,在洪水中升起了五星红旗。

“纯洁、纯朴、纯粹,我在这些年轻战士身上看到了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听完这面国旗背后的故事,宋佳玮感动地说。

高校国旗仪仗队员遇到军营升旗手,自然少不了一番技术切磋。宋佳玮刚把手搭在旗杆上,一股刺骨的凉意便让他条件反射地撒开了手。“这旗杆简直和冰块一样凉!”宋佳玮知道,由于升旗动作涉及解旗、展旗、收旗等规定流程,对手的灵活性要求较高,升旗手往往只能戴薄薄的一层白色手套。

抚远清晨的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旗杆上裹着一层厚厚的冰霜,稍不注意手接触旗杆,就会连着撕下一层皮。王超并不是不怕冷,但一想到五星红旗将在祖国最东端升起,这份自豪感让他觉得这冰冷的旗杆似乎也没那么冷了。

奉献

“最好的青春应该是什么样子?”武警抚远中队学习室内,一场以“青春与青春对话”为主题的交流会正在火热进行,学生和官兵代表陆续走向讲台,分享自己的青春奋斗故事,共话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我从不后悔参军,我的青春因为参军而光荣。”退役老兵、清华大学研究生肖航率先讲述了自己受到陈祥榕、肖思远等卫国戍边英雄事迹的激励,3次报名参军,入伍后在军营勇敢面对挑战,战胜自己怯弱和社恐的经历。特别是在朱日和参加演习过程中,他轻伤不下火线,圆满完成任务,赢得了战友们的点赞。

“在中队,有一种物件见证了我们的青春——‘月牙铲’。”中队指导员陈虹宇拿起一把破旧的铁锹,向师生们讲述起中队325把“月牙铲”的故事。

过去,中队营房是一排低矮潮湿的小平房,营区没有训练场。党支部“一班人”决定带领官兵自己动手修建训练场,铲平营房前的土坡。一听说要铲掉半个山坡,有的官兵心里打怵了:“这么多土方,就算是推土机、大卡车也得推拉个把月,要是靠人拉肩扛,像蚂蚁搬家似的,啥时候才能修出训练场来?”

用“愚公移山”来形容这次工程再贴切不过。官兵们人人“手破五层茧、身掉三层皮”,中队铁锹损耗巨大,有时新买的铁锹用不上半个月就只剩下半截,形似月牙,因此被官兵们形象地称为“月牙铲”。

几个月下来,官兵们硬是将门前的山坡铲平,修建了一个80米长、55米宽的训练场。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5年开始,中队经历了移山建操场、挖石建菜地、垒石砌护坡等“大项工程”,总共用坏了325把铁锹。这些身经百战的“月牙铲”,官兵们舍不得扔掉,保存起来作为一茬茬官兵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历史见证,成为一代代官兵思想教育的鲜活教材。

“是什么激励你们在这苦寒之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李繁荣向陈虹宇提问。

“朝阳精神!”陈虹宇说,这种汇集青春、激情、奉献于一体的朝阳精神,就像是照进祖国的第一缕阳光,带给中队官兵无穷的力量。青春对中队官兵来说,就是“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默默奉献。“看到中队建设不断向上向好,觉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值了。”陈虹宇说。

经过几十年的接力建设,中队硬件设施较过去大有改观。但中队官兵说,生活条件好了,艰苦朴素的作风可不能丢。沙地训练场每年都要铺一层新的细沙,战士们就从附近黑龙江支流的沙滩上一袋一袋往回扛,再用筛子过滤,把训练场修建平整,每次都要连续奋战三四天才能完工。

“我会把中队的红色历史和官兵的奋斗故事讲述给身边的同学朋友,从你们身上汲取奋进力量,不负韶华、踔厉前行,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李繁荣说。

有人立志科研研究,有人坚守边防一线,青春赛道不同,但奋斗身姿不变。“不论是高校学子,还是青年官兵,大家的青春都是奋斗的青春、爱国的青春,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祖国,我们的青春里都贯穿着家国情怀,我们的青春都与祖国同在。”交流会最后,陈虹宇为学子们送上真挚的青春寄语。

坚守

“接下来带你们去个神圣而又神秘的地方。”中队长徐研恒跟大学生们卖了个关子。

凛冬时节的抚远港,寒风刺骨,滴水成冰。“你看,那就是258号界碑,是中俄边境的分界线,是国门。”徐研恒指着远处矗立的界碑,扭过头和身旁的清华大学学生郑凯说。

“界碑,对军人而言,比生命更重要!来到东极,面对界碑,才能真正理解‘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这句话的含义,才能真切感受到边关将士的忠诚坚守。”徐研恒动情地说。

来到界碑前,郑凯俯下身子用手仔细擦拭界碑,随后手执毛笔一笔一画地对界碑上的“中国”字样和编号数字进行描红。“给界碑描红时,我感觉像是触摸到了祖国的心脏。”郑凯激动地说。

随后,徐研恒又带着青年学子开始执行执勤巡逻任务。“现在正值冬季,巡逻路上暗藏冰层、雪坑,大家在巡逻时一定要小心!”他走在最前方提醒大家说。

徐研恒介绍,要想顺利地在黑龙江畔巡逻,首先要与三大“天敌”过招,一是天气,二是蚊子,三是冰雪。“冬天零下40摄氏度,夏天零上30摄氏度,70度的温差让人非常难熬。”徐研恒介绍,黑龙江河汊众多,夏季水草茂盛,附近的蚊子“堪称一绝”,个头和毒性奇大,被叮上一口,创口会流黄水,如果叮到关节上,那更是痛彻心扉。

边防线上,郑凯注意到徐研恒在巡逻的同时一直四处观察,保持高度警惕。“我们通过巡逻对违法越界和违规捕鱼人员起到震慑作用,同时要通过观察雪地上的脚印,判断最近是否有人过江。”徐研恒告诉郑凯,雪地上的脚印是新的还是有一段时间了,他一眼就能辨别得出。

黑龙江冰面上,中队官兵还为学子们演示战术作业、战场救护、刺杀擒敌等课目。郑凯从小就向往军营生活,看着武警官兵的飒爽英姿,他更加坚定了参军入伍的决心:“我以后也要到祖国边疆去,成为一名武警战士,让自己成为祖国的界碑。”

1个小时后,巡逻队伍返回岸边,学生们身上已经热得冒汗,呼出的气也在帽子的毛边处挂起了白霜。“走近界碑,才能真正读懂边关;走近边关,才能感悟使命担当。刚才走在巡逻路上,只要远远看到界碑矗立在那里,我的心就是踏实的!”返程的车上,郑凯仍激动不已。

学子手中笔,战士肩上枪,尽管彼此岗位不一、经历不同,但在“青春界碑·国土边防”主题实践活动中,高校学子与武警抚远中队官兵互相结下了深厚情谊。官兵们说,无论是火热的演兵一线,还是书声琅琅的菁菁校园,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永远都是青年共同追求的目标。

陈亮亮

编辑:秦秦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