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在河南省邓州市十林镇大池村,宛梆剧团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1月21日天将破晓,一辆载着三四十名宛梆演员的大巴和道具车一前一后,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出发,沿湍河一路向南,向隔壁邓州市十林镇大池村疾驰。
已有近400年历史的宛梆,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脱胎于秦腔,经中原文化和楚文化共同滋养,兼有秦腔的高亢激越、楚乐的婉转清丽和中原音乐的规整平和,在豫西南一带深受群众喜爱。
河南省内乡县宛梆剧团是该剧种现存唯一的专业演出团体。剧团的演员,人人都是多面手,人人都可救场、补台。60多岁退休返聘的演员杨玉洁兼着团里的炊事员,切好菜上台,下了台还带着满脸油彩就忙不迭为大家下水饺;“80后”道具车司机庞瑞福,离开方向盘,摇身一变竟成了主演……
“宛梆戏就是唱给邻里乡亲的,它的根就是乡土、乡亲,只要我们一直奔走,宛梆戏就一定能够生生不息。”内乡县宛梆剧团团长武新建说。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1月21日,在河南省邓州市十林镇大池村,宛梆剧团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1月21日,在河南省邓州市十林镇大池村,宛梆剧团演员在搭建舞台。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1月21日,在河南省邓州市十林镇大池村,宛梆剧团乐队在舞台上表演。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1月21日,河南省邓州市十林镇大池村的村民在台下看宛梆戏。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1月21日,在河南省邓州市十林镇大池村,宛梆剧团演员在整理道具。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1月21日,在河南省邓州市十林镇大池村,宛梆剧团演员在台下化妆。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1月21日,在河南省邓州市十林镇大池村,宛梆剧团演员在台下化妆。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1月21日,在河南省邓州市十林镇大池村,宛梆剧团演员在台下化妆。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1月21日,在河南省邓州市十林镇大池村,宛梆剧团演员冀珍珠与女儿在玩耍。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1月21日,在河南省邓州市十林镇大池村,宛梆剧团演员杨玉洁在表演结束后开始做饭。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1月21日,在河南省邓州市十林镇大池村,宛梆剧团演员在排队打饭。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1月21日,在河南省邓州市十林镇大池村,宛梆剧团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编辑: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