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贵州遵义绥阳县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的洞穴内,科研人员再一次发现一具大熊猫化石。这是二十多年以来,人们在双河洞发现的第47具大熊猫化石。
大熊猫作为一个古老的物种,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称为“活化石”,而这些洞穴里的大熊猫化石,最古老的已经有十万年。
它们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不见天日的洞穴里?科学家又从这些化石身上解读出了怎样的信息?
位于贵州绥阳的双河洞被称为“亚洲第一长洞”。根据今年最新的科考成果,已经发现一百多个洞口互相连通,洞穴长度达到437.1公里,排名世界第三。中外科学家对双河洞的联合考察从1987年开始。
贵州绥阳 双河洞某支洞的溶洞景观
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德远告诉记者,大熊猫化石在中国南方并不罕见,但大多是零散的部位,双河洞独特的自然条件保存下难得的完整化石。从2003年至今陆续发现47具大熊猫化石,其中一些在洞穴内的部分区域相对集中,但采样检测发现,分别属于不同的时期,最早的超过十万年,离现在最近的也有近千年。
王德远:我们测年后发现它基本上不是同一个时期的,跨度几万年都有。最早的一个测了大概是超过10.2万年,但是大部分都是在3万多年到1万多年之间。还有一个是宋元时期的,大概有800多年到900年了。1万年以内的我们只发现了这一个个体。
公众的常识里,大熊猫生活在山区,为什么他们的遗骸会出现在洞穴里?王德远分析说,化石年代比较集中的时期属于地球的末次冰期,地球上最冷的一段时间,大熊猫进入洞穴可能有御寒的需要。
至于为什么有一些化石出现在不见天日的洞穴深处,与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不符。王德远表示,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可能和躲避天敌或者根据声音寻找地下水源时掉进洞穴里纵深的竖井等情况有关。
科学家们通过这些化石,还原大熊猫曾经的模样。几万年在现代人看来是漫长的历史,但对于大熊猫这个物种近千万年的繁衍过程来说不到百分之一,因此,那时候的大熊猫已经进化到和现在差不多了。
王德远:我们也统计了一下,它的平均个头比现在要稍微大一点点,但是差别不是很大。因为熊猫演化800多万年、上千万年到现在,我们双河洞这边发现的化石材料只是10万年以内的,那时候基本上熊猫的演化已经很成熟了,很接近现在的熊猫。
王德远介绍,科学家们还在从基因、分子生物学等角度对大熊猫化石样本开展进一步研究。双河洞内发现的动物化石除了大熊猫,还有剑齿象、犀牛等。双河洞的形成过程以及这些化石材料本身,也蕴藏着很多信息。
王德远:一个物种生活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它体内会保留当时生活环境的信息,比如降雨或者它当时的食物。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它骨骼化石材料的一些同位素,看看当时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
大熊猫化石和双河洞受到关注,有人担心吸引盲目的探险者,导致发生危险或者破坏环境、损伤化石等情况。
贵州绥阳双河洞风光
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业务科科长况光显介绍,双河洞目前作为景区旅游开发近10km,占已探明长度的不到1/40。景区2017年开放,每年的游客数量从最初将近二十万,增加到现在的五六十万。发现化石的洞穴不在景区范围,具体位置也没有公开,普通人很难找到。
况光显:实际上发现了很多化石,但是我们都没有说具体哪个洞穴有什么化石,现在的保护是非常好的。如果有人要去,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培训,而且要有专业的设备才能够进去,否则比如说有些150米的竖井谁敢下去?那是不可能的事。
王德远也表示,并不担心化石的安全。
王德远:我们一开始就考虑到这一点了,这是我们能够放心把这些化石材料还是保存在洞里面的原因。地方政府包括管理处也很重视这个事情。但是暂时没有担心这个问题,因为一般的人是找不到这些洞口的,就算告诉你就在这座山上,你也没办法找。而且洞穴系统非常复杂,单纯去找的话很危险。
编辑: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