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沈飞从1951年组建至今,航空工业沈飞生产的“国字号”战机已占到了国产歼击机总数的半壁江山。从简单修理到完整制造再到自主创新,沈飞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每一步进程。
这张照片拍摄于1951年,这种类似皮划艇的东西是飞机上所使用的副油箱。抗美援朝期间,我国空军驾驶的米格-15战斗机,因为没有配备副油箱,起飞不久就面临燃料耗尽。为了提升战机的续航能力,在那个技术匮乏、材料稀缺的年代,第一代航空工人展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他们用白铁皮代替铝板,手工打造出了新中国第一种批量生产的战斗机部件。近万只副油箱从这里运往前线,它成为了世界航空史的一段传奇。而这个手工作坊似的修理厂,就是航空工业沈飞的前身。
这排看似普通的小红房,承载着新中国航空工业起飞的梦想,它就是新中国的首个飞机设计室,诞生于1956年8月。当年设计团队把小屋打通变为大开间,以便快速协调解决问题,而试验室则是由一间厕所改造而成。正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里,却孕育出了中国航空工业领域第一代顶尖人才。也正是这些航空工业的先驱者,推动了我国飞机制造的布局和发展。
这张图是沈飞在30多年时间里,在全国各地承包建设的10多个飞机制造工厂。当年,为了更好地建设新中国,一批批飞机制造的技术员和工人,从沈阳出发奔向三线建设新厂,他们以开天辟地的勇气和力量,在荒野山丘上,建起崭新的航空制造基地。两万多人的沈飞大军,以甘于奉献、祖国至上的精神,让国家的航空工业迅速开枝散叶、发展壮大。这一张张照片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中国航空人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
这是我国生产的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歼5。沈飞从手工生产战斗机副油箱到歼5喷气式战斗机成功起飞,仅仅只用了5年时间。也是从歼5起飞的这一刻起,新中国航空工业正式开启了由修理到制造战斗机的全新阶段。
走出时空隧道,来到这架歼-8Ⅱ战斗机旁,它是我国自行研制的高空高速全天候歼击机。1983年4月,歼-8Ⅱ的全套设计图纸完成,沈飞投入到全速试制当中。1984年6月12日,歼-8Ⅱ以一飞冲天之势,顺利完成首飞。在经历了一系列严苛的试飞考验后,歼-8Ⅱ以卓越的性能证明了自己的非凡实力。在短短15个月的时间内,沈飞以惊人的速度和精湛的工艺,将歼-8Ⅱ从图纸变为现实,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新机研制上的最好水平。
这一架架战机都是沈飞在航空领域,为共和国创造的一座座丰碑。在这些丰碑里,重点介绍一款战机,就是通过虚拟增强现实技术飞到眼前的歼15舰载机。
在中国航空工业壮丽史诗中,歼-15的传奇无疑是激动人心的一刻。它既展现出沈飞攻克难关的胜利,更是精神的传承与英雄的颂歌。辽宁舰入列之时,曾有外媒预测,中国舰载机成功应用至少要两到三年的时间,但中国航空人却书写了不一样的篇章。
仅在两个月后,就实现了歼-15舰上起降,震惊了世界。
在这一刻,也让我们永远记住了一个人的名字——罗阳。这位歼-15舰载机项目的总指挥,在2012年11月25日,目送了自己生命中最后一架战斗机在辽宁舰上成功着舰后,用淡淡的微笑给自己人生画上了一个无悔的句号。年仅51岁的罗阳,在给妻子最后一次通话中说:“任务完成了,我很欣慰。”这个欣慰是国家和民族的荣耀。
这架名为“鹘鹰”的战斗机,是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战斗机,具有更强的隐身功能。它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个能同时研制两款四代战斗机的国家。
70多年的风雨历程,从起飞到翱翔,沈飞为共和国航空工业创造了无数个第一,也成为我国航空工业的骄傲。
如今,在这片热土上,一代代的航空工作者们还在继续砥砺前行,为新时代航空工业的振翅腾飞,贡献智慧与力量。
编辑: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