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长江第一支流”的源头,他们如此守护!

时间:2024-06-24 15:39:08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长江第一支流”的源头,他们如此守护!

近些年,汉中市花大力气进行生态环境水利整治,力保汉水源头和汉中市区汉江沿岸形成健康绿色的生态体系,在力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同时,也给当地的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汉江蜿蜒而过汉中市,两岸灯火闪闪,市民在汉水两岸散步运动,幸福的笑容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汉江又称汉水,古称漾水、沔水,是长江的最大支流,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涵养区。近些年,汉中市花大力气进行生态环境水利整治,力保汉水源头和汉中市区汉江沿岸形成健康绿色的生态体系,在力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同时,也给当地的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汉中生态保护的成果之一,便是位于汉江汉中中心城区段,被称为汉中市民“幸福园”的天汉湿地公园。公园全长10公里,水域面积6平方公里,生态岛屿和景观绿地1.5平方公里,是以“两闸蓄水、三桥贯连”形成的水利风景区,也是一处集汉江度汛、生态修复、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河流型湿地公园。

bf9fdf9e431a650bbd0801f7d27f61cf.jpeg

在公园的中心地带,一尊汉白玉的女神塑像静静地俯视着周边,守护汉水福祉。旁边跑道上是跑步锻炼的市民,几位身着红色长裙的女士在美景中合影,“我们现在最大的幸福就是在美丽的汉水边锻炼身体,欣赏美景。我快退休了,这样的环境简直是我们老年人的福地。”一位女士开心地说道。

9150b9766dd06c6c6e5261172e800339.jpeg

红嘴鸥是生长在西伯利亚的一种候鸟,从2008年最开始发现的十几只来这里过冬的红嘴鸥到现在的四千多只,品种也由一种增加了燕鸥、棕鸥、三趾鸥共4种,这都彰显了天汉湿地公园对生态环境的贡献。

汉水的保护对北上河流沿岸带来了好处,而且对当地的生态发展也大有裨益。汉中是汉水流经之地,汉水的发源地,则在陕西省宁强县境内。汉水有三源,中源漾水、北源沮水、南源玉带河。一般认为玉带河是最大的一股源流。

顶着烈日,记者们在高山上爬行了四五公里,追溯到了玉带河——汉水的南源。

一条如玉带般的山间水顺着山势流下,形成一方深潭,潭水穿行山间,向东奔去,逐步汇集成汉水。源头的水清澈清凉,捧起一股泉水,可直接饮用,清爽凉冽。

汉江源头气候湿润,空气清新,风光旖旎,山峻谷狭,两岸青山掩映,奇峰怪石点缀,飞瀑流泉高悬。河水顺山势泻下,溅珠喷雪,声若琴筑,形成了“三瀑”“三潭”的奇观景观。这还是供给到武汉的汉江,南水北调的水源发源地,水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这背后离不开许多人的默默奉献,无论是汉水源头第一家张邦富老人坚持不懈捡拾垃圾,还是身穿红色马甲志愿者们定期打捞水中漂浮物,一代代人用实际行动传承接力守护汉水源头。志愿者赵雪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她总是带着两个女儿来捡拾垃圾,她告诉记者:“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大家吃上更清澈的水。”

近些年,宁强县坚持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并重,坚持“守绿换金”发展理念,通过积极打造汉水源湿地公园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柔性治水改善河湖生态、精准严实落实河湖长制等一系列举措保护汉水源头生态。

如今汉水源已建成国家湿地公园,旅游道路9.4公里,“银河落天汉、德润清流长”,旅游观光客流量逐年增加,真正实现了“生态生财”,以“源头活水”换来了“金山银山”。

在山脚下品茗赏乐,令人流连,在山下的汉水源博物馆,汉水的历史脉络、高山茶、羌族的服饰编织文创产品,乃至果茶饮料,都印证着汉水源实践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天上银河,地上汉水,天地交辉,天汉相合。在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理念下,汉江源的生态保障北上清水的永续,更让汉水周边的群众获得实惠。一幅生态宜居、经济健康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辑:齐悦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