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温怎么办?记住这些关键时刻能保命

时间:2024-05-23 10:37:11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微信公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失温怎么办?记住这些关键时刻能保命

近日

一名女孩在江西萍乡武功山

徒步登山过程中遇难的消息引发关注

据辖区警方工作人员回应

具体死亡原因还在调查

初步判断系失温导致

604f266aae81eb5bf5d7134413f8c03e.jpeg

武功山风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遇难者为1997年生

没有户外经验

走的是非景区开发的户外穿越线路

在景区管辖范围之外

d87548c06c1be20f256551d3db1a855e.jpeg

图片来源:网友视频截图,有网友19日发布的视频显示,爬武功山遇上大风和下雨

如今,大家对户外运动热情高涨

但不少人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

盲目的“极限挑战”

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这份户外保命指南

请仔细查看

危险的失温

失温为何会致命?

人体具有体温调节系统,能将身体核心温度维持在一个适合于生存的较窄的范围内。

但是,当人体的产热速率低于散热速率,体内热量越来越少、不足以保持正常体温时,就会出现“失温”现象。

69431a912c34168b516e2516291b9fe2.gif

体温过低,身体中的生物酶会失效,导致人体的化学反应难以进行,进而抑制人体机能,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9042083ecc9466deaaa67e94352ee5c8.jpeg

失温有哪些症状

轻度失温:患者体温下降到33-35℃,同时会产生剧烈的寒战、四肢冰凉、脸色苍白、严重疲劳、语言不清、肌肉不受意识控制、呆滞、记忆力减退、情绪改变或者失去理智、脉搏减缓、出现幻觉等。

33d7a6540f0b9530c415c13794718089.gif

重度失温:患者体温降到32℃以下,并且失去意识,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具体表现为肌肉不再痉挛、脉搏和呼吸速度放慢、体表血液循环大幅度下降、丧失意识等。

夏季登山、涉水

也要警惕失温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热原体,随时随地和外界进行热传递作用,其中温度、湿度和风力影响是导致失温的最常见因素。

即便在夏季,也会有早晚温差,且户外天气多变,登山、徒步等运动会造成汗湿,涉水运动、漂流时河水会浸湿衣物,若此时再受到风吹,水分蒸发会让热量迅速流失,造成失温现象,更不用说遇到了恶劣极端天气。

如何应对失温?

处于失温状态时,运动和喝热水都不能使核心区温度升高。

3c78550d94987a2f17ffbe2400089b71.jpeg

正确做法

1.轻度失温:

当感到寒冷、开始颤抖时,应立即停止运动,保持体力,并到避风处躲避来减轻风寒效应。

如果衣物潮湿,要立刻脱下,换上干燥衣物,用热水袋、发热贴等物品给脖子、腋窝、腹股沟、脚底等部位进行加温。

a9152936a16952653c242673fdc76f00.jpeg

缓慢回温后,可以补充一些流质、常温的高热量食物,如浓糖水、巧克力等,让失温者获得产热需要的能量。

2.重度失温:

千万不能烤火、喝热水,否则复温过快会引起低血压和休克,要用干爽保暖的衣物、睡袋之类裹住身体,立即送医抢救。

fcb337d76b70f3cffe1538e98a41b58d.gif

徒步、登山安全指南

出发前三项准备别忽视

1.物资准备:携带好装备物资,包括衣物、食品、饮料、应急药品、常用登山工具、手机及移动电源等。

2.路线评估:切勿擅自冒险前往未开发、未开放的林场、保护区、峡谷、江河、湖泊、水库等危险区域,提前做好正确的路线评估。

da217815259a483ffe758f10de81fea0.jpeg

3.结伴同行:尽可能跟随具有户外经验的专业团队一同出行,可以最大限度远离风险。

迷路、被困如何自救

发出求救信号:如遇危险,要保持冷静,减少体力消耗,及时拨打报警电话或发出求救信号,原地等待救援,千万不要心存侥幸,盲目尝试其他路径。

掌握SOS求救法与其他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

f35938b1a487e0874e6c06a69dc1ea1e.jpeg

积极寻找水源:山谷底部、绿色植被下、草食性动物足迹频繁处很可能有水。在树木嫩叶上套上塑料袋,植物蒸腾作用也会在塑料袋内产生凝结水。

ee3a4345dc841a129ba2b731398fc4be.gif

搭建临时庇护所:可因地制宜或利用折断的树枝、树干、石块等搭建临时庇护所,以应对恶劣天气。

fdcd4816b5f505cf1e32d9ac16d47176.jpeg

国家应急广播提示

户外运动有风险

挑战极限应可控

需做足准备谨慎参与

结伴而行 安全第一

编辑:张娟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