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结婚人数持续减少、初婚年龄不断推迟。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国结婚人数有何变化?民政部最新发布的统计季报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结婚人数为683.3万对。记者梳理数据发现,这一数据创下了1986年(民政部网站公布有1986年以来的数据)来的新低。
同时,这也是自2013年达到1346.9万对的最高峰后,结婚人数连续9年下降。这其中,2019年我国结婚人数跌破1000万对、2020年跌破900万对,2021年跌破800万对,到2022年则跌破了700万对大关。从数据来看,2022年结婚登记人数比上一年减少了80.3万对,下降10.5%。与2013年最高峰相比,9年来,我国结婚人数下降了49.3%,下降幅度近半。
结婚人数快速下降的原因包括婚育年龄推迟、适婚人数减少、思想观念变化、疫情影响等多个方面。
其中,从近四十年出生人口数据看,我国出生人口在经历1987年这一近40年来的最高峰之后,连续多年下行。也就是说,随着95后乃至00后进入到婚育阶段,处于适婚年龄的年轻人数量也在下降。
在初婚年龄方面,人口专家、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董玉整分析,现在初婚年龄不断推迟,大多数人在27岁以上才结婚成家。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28.67岁,比2010年的平均初婚年龄(24.89岁)增加了3.78岁。
2022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称,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绝大部分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
“我的硕士同学大部分都是1989、1990年或1991年出生,现在三十多岁了,但还有好多没结婚。”毕业于大连交通大学的李小姐说。
董玉整说,从主观因素来说,思想观念的变化是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年轻人的婚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单身、不婚、不育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董玉整分析,现如今很多人不太想结婚,不想结婚有多个因素,包括:现实生活中婚姻的稳定性,影响了年轻人对婚姻的向往;年轻人的婚姻观发生了变化,很多人不再把结婚生育当成人生的必修课;还有,现实生活中结婚成本的上升,也会影响年轻人对结婚的选择。
结婚人数较大幅度减少,也将对未来出生率尤其是一孩的出生率产生较大影响。近年来我国一孩出生数量持续走低。记者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梳理发现,2021年,一孩出生数量为468.3万,这也是多年来,我国一孩出生数量首次跌破500万大关。
编辑:辛思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