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稻螺共生”特色养殖 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共赢

时间:2023-05-20 11:02:28  来源:央视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大力发展“稻螺共生”特色养殖 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共赢

初夏时节,广西柳州市万亩螺蛳养殖基地陆续开始中稻插秧、投放螺种,一派繁忙的景象。

央视网消息:初夏时节,广西柳州市万亩螺蛳养殖基地陆续开始中稻插秧、投放螺种,一派繁忙的景象。

在柳州市柳江区的一个螺蛳养殖产业示范区里,插秧工人动作娴熟地在稻田里插满秧苗。而在另一边连片的稻田中,工人们正在将一颗颗螺种抛撒到稻田中。

总台记者 张卉:和其他地区用机械插秧不同的是,在稻螺共养的水田里用机械插秧不仅会损伤石螺,而且会压实土壤,影响石螺和水稻的生长。所以,在稻螺共养的水田里,水稻的种植和收割都是人工进行的。

柳州市柳江区螺蛳养殖产业示范区负责人 兰健勇:现在是我们一天有四五十个工人在稻田劳作,计划一个星期左右完成整个园区1000多亩生产任务,现在一亩大概投放200斤的螺种。

总站记者 张卉:像我现在手里拿的这两颗螺蛳,大小不同决定它会被用作汤料还是炒菜。这个小一点的壳口大概在1.2—1.4厘米,一般会用来熬螺蛳粉的原汤;如果长到像这样1.4—1.6厘米的中螺和大螺,就是用来“嗦螺”了。

据了解,作为柳州螺蛳粉的重要原材料之一,螺蛳需求量极大,也给当地发展螺蛳养殖创造了机遇。目前,柳州市螺蛳粉原材料基地规模约66万亩。其中,螺蛳养殖面积6.5万亩。

编辑:秦秦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