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集电视专题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再现了纪检监察机关对一系列严重侵害群众利益事件背后的责任、腐败、作风问题的调查过程和处置情况,讲述了正风肃纪反腐给人民群众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故事。
从2014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到2016年《永远在路上》、2017年《打铁还需自身硬》《巡视利剑》、2019年《红色通缉》,再到2020年《国家监察》,以及今晚推出的《正风反腐就在身边》,几乎每年都有一部正风反腐电视专题片上映。
本报记者 孙嘉玮 摄
木里矿区非法采煤、响水化工园区爆炸、泉州隔离观察点坍塌、孙小果涉黑涉恶案……2020年,这些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后来都是怎样处理的?暴露出哪些责任、作风、腐败问题?上述案件的调查和处置难点在哪?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今晚的电视专题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将为您一一解答。
近几年在中央纪委全会召开前后,总有一部正风反腐电视专题片相伴,如《红色通缉》《国家监察》,今年也不例外。1月21日至24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正风反腐就在身边》将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
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讲述正风反腐故事
“又一部反腐大片如约而至!”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纪委监委干部谢毕傲是正风反腐电视专题片的忠实粉丝,得知《正风反腐就在身边》即将推出的消息后,他说,“从片名就知道,这次是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讲述正风反腐的故事,体现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正风肃纪反腐凝聚党心民心,用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的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纪检监察工作就在身边、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
湖南省廉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邓联荣十分看好《正风反腐就在身边》的人气。“正风反腐主题宏大,可如何才能让老百姓有切身的感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专题片的立意与此高度契合。”
总共四集的《正风反腐就在身边》选取16个近年来发生的真实案例,围绕“政治监督”“守护民生”“坚守铁规”“严正家风”等主题,讲述正风肃纪反腐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第一集开篇,有这么一个镜头:远处蓝天白云,底下突然黑黝黝的大坑,这里是青海木里矿区。由于长期的非法采煤,当地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连羊都会感染肺病。
为了拍摄此类真实震撼的画面,摄制组赴青海、广东、云南、福建、甘肃等18个省区市实地拍摄,采访纪检监察干部、有关被调查人及涉案人员、当地干部群众100多人。
在19日公布的预告片中,文国栋、张志南、赵洪顺、张茂才等人忏悔画面首次曝光。“这些‘大老虎’涉及的都是大案要案,虽然看起来离老百姓很远,造成的影响却与百姓密切相关,甚至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吉林省集安市纪委监委干部李承育说,“专题片‘剧情’丰富、采访扎实,这是用实实在在的反腐成效向全党全社会展示纪检监察机关惩治腐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决心和行动。”
与前几部专题片不同,除了照例出场的“大老虎”,这次还出现了更多的基层“蝇蚁”,他们贪得无厌,啃食着弱势群体的利益。例如,原浙江省玉环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区劳动保障所所长吴福康,专门挑家在外地、看起来为人朴实、不会质疑自己的务工人员下手,肆意截留他们的工伤补偿金,连重病去世的尘肺工人都不放过;又如收受500多万元贿赂,给无良医疗机构放水,导致病人被这些医疗机构欺诈的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副主任刘堃……
铿锵有力的反腐行动,锲而不舍的工作实践
2014年12月15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播出,迅即从荧屏火到了网络和朋友圈,激荡起作风建设的共鸣,不少观众忍不住“手动点赞”,感叹“从中看出了我们党管党治党的决心”!
这部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年度大片”,展现了党的十八大后纪检监察机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的生动实践。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是一个开端,此后几乎每年都有一部正风反腐电视专题片热播:
2016年推出的《永远在路上》通过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锲而不舍纠“四风”,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释放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的强烈信号。
2017年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反映了纪检监察机关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回应党内关切和人民群众期盼;《巡视利剑》向全社会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如何破解自我监督的历史性难题。
到了2019年,观众能够通过《红色通缉》了解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党中央“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充分彰显。
2020年,《国家监察》重磅推出。该片全景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谋划、领导、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构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铿锵有力的反腐行动、持续强劲的反腐鼓点,为专题片的成功拍摄提供了丰富素材。”北京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伟说。
“基于丰富的素材,专题片成为一个‘窗口’,展示纪检监察机关的‘报告’,告诉干部群众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邓联荣说,一年一主题,纪检监察工作重点和成效一目了然。
案情细节首度曝光,“零距离震撼”直抵人心
从2014年开始,中央纪委宣传部就一直与央视联手制作反腐大片,为专题片的权威视角与精良制作贴上了品质保证。除了专业的制作班底与备受关注的反腐败话题,历年的反腐大片还有不少亮点。
详尽曝光贪腐细节。在长达8集的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里,被查处的副国级干部纷纷露面。郭伯雄、徐才厚、苏荣等人认罪忏悔情景首度公开。记者注意到,《永远在路上》曝光的被查处干部中,既有省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也包括红通人员。
如此“剧情”在之后几部专题片中也从未缺席:《巡视利剑》首次披露了被中央巡视组揪出的王珉、王三运、苏树林、卢恩光、王保安等十几名被查处干部的忏悔;《国家监察》中,王晓光“茅台往下水道倒也倒不尽”、赖小民“两亿赃款堆于家”、秦光荣建1600平方米的“秦家大院”等情节令人震惊……
在还原案情的同时,专题片深刻剖析原因,反思导致腐败问题的根源所在。例如,针对王晓光案发现的“茅台乱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牵头,在全国深入开展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专项治理。贵州部署专项整治,查处以茅台酒谋取私利等问题167起、处理180人。针对挪用扶贫款88万元的女乡长冯莹盈案,四川在全省21个地市州开展清卡行动,督促相关部门将所有扶贫补贴用一张社保卡统一发放。
在宋伟看来,全流程展现案件的查办、剖析、整改,既体现纪检监察机关办案一丝不苟,也是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彰显。
福建省南平市纪委监委宣传部科员叶欣依旧对2017年《巡视利剑》中的一些情节印象深刻。“五假干部”卢恩光反思,“我就是个官迷。想想自己走过的这20多年的路,就像梦一样,就像一场噩梦,自己疯了”;黄兴国在忏悔录写道,“我长期以来不守规矩犯法纪,不分政商闯雷区,污染了政治生态,搞坏了党内风气,我的失败是注定的,落马是肯定的,查究是必然的”……“这些审判现场的声泪俱下,高墙之内的认罪忏悔,给我们呈现了最直观的反腐败成果,震撼且教育深刻!”
“以讲故事、零距离的呈现代替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更能让受众感受到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强化思想上的敬畏。”宋伟说。
“零距离震撼”的反腐教育深入人心,纪检监察干部出镜答疑释惑,也让纪检监察工作变得“通俗易懂”。
“巡视工作的针对性很强,大家对巡视工作如何开展、职能如何发挥并不了解,专题片就成了很好的科普途径。”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专题片一方面通过腐败案件的曝光展示了相关工作所取得的实实在在效果,另一方面也通过办案人员的解读,将以“零容忍”态度正风肃纪、惩治贪腐的理念以及纪检监察工作制度、方法传递出去。
契合全面从严治党时代背景,感受每一阶段党风廉政建设新要求
2014年以来,6部专题片的播出都引起关注,也给网友留下深刻印象。
有的在收看了《永远在路上》第一集后感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只有进行时,专题片中的案例鲜活深刻,既有剖析和忏悔,也有深入的点评分析,这既警示为官者要廉洁自律,也让广大百姓看到了我们党反腐败的坚定决心。”
也有的对《打铁还需自身硬》把自己摆进去、刀刃向内的精神所打动,感叹“直面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专题片展示了纪检监察机关敢于向自己‘开刀’的勇气,彰显了刮骨疗毒‘清理门户’的决心,表明了我们党有能力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信心和底气。”
“在展示正风反腐成果的同时,反腐专题片也向全党全社会释放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的强烈信号。”邓联荣说,尽管每次的主题都不尽相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却是层层深入。
结合《永远在路上》和《打铁还需自身硬》,庄德水谈到专题片之间内在契合性。“从打‘虎’拍‘蝇’到严防‘灯下黑’,两部专题片回应了群众对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谁和如何进行自我监督的疑问。”他认为,每部专题片都在回答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专题片,我们能够感受到每一阶段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把国际追逃追赃提升到国家政治和外交层面,纳入反腐败工作总体部署。2014年6月27日,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成立,吹响了“有逃必追、一追到底”的号角。
“2019年是中央追逃办成立的第5个年头,《红色通缉》选择在当年年初播出,有其特定的用意。”宋伟认为,专题片与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具有一致性、与时俱进。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定不移高压惩腐。今晚8点,央视综合频道将播放《正风反腐就在身边》第一集《政治监督》,届时镜头将会把记忆带回响水“3·21”爆炸现场,追溯悲剧酿成的轨迹;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了解古丈县先锋村修了3年却一直没通的路背后的故事,敬请期待。
(原题为《反腐大片如约而至》)
编辑:秦秦
忒色 2021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主会场在汉中市西乡县举办,活动期间同期举办“我要上全运”百场马拉松·汉中市第七届运动会2021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暨“秦巴画卷·灵秀茶乡”半程马拉松赛 2021-03-03
忒色 有着陕西省最美古梯田的汉阴县,已是春意盎然,山间田野里,黄色的迎春花、粉色的桃花、金黄色的油菜花次第开放,吸引着八方游客来此踏青赏花。 2021-03-03
忒色 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市段家河镇薛家湾村的千亩樱桃如雪怒放,如一条白色的飘带缠绕在山间,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观赏 2021-02-23
忒色 西安博物院收藏的唐代十二生肖兽首人身俑,均着敞领宽袖袍服,双手拱于胸前,姿态有趣可爱 2021-02-23
忒色 安叔侧身坐在自己的报刊亭里,背后靠着饮料柜,面前摊着各种杂志和小说,今天的报纸压在角落里的杂志下面 2021-02-22
忒色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谢伟 摄 2月21日晚7时30分,在西安市长安区长安中央公园南段,一场以“梦回长安”为主题的灯光喷泉秀,为城市的夜晚增加了美丽的新景观 2021-02-22
忒色 第三阶段,新世纪以来,进入朱鹮种群加速复壮阶段,随着全面保护和生态修复,秦岭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工饲养和野化放飞在中日韩逐步开展,野外朱鹮繁殖地由8处增加到547处,野生朱鹮种群数量达到2600余只 2021-02-19
忒色 如果宅在家里闷得慌,就到位于宝鸡市胜利塬上的西府老街开启一场“博物馆之旅”吧,网红老街,美食遍地,更有诸多全新博物馆盛装开幕,保你走遍一条街,瞰尽万物风流,体会到超新鲜的味蕾盛宴! 2021-02-09
忒色 “有福同享 过福年”西部网联合支付宝助你更快集五福。2月1日,陕西头条客户端联合支付宝“牛年集五福”活动正式上线。 2021-02-07
忒色 一般谈起中国菜,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中国菜系流派,川、鲁、粤、苏,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于是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2021-02-07
忒色 据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年白领年终奖调研报告》显示,2020年度年终奖最高的城市为北京,平均金额达到13258元,除北京之外,还有5个城市均值过万元 2021-02-05
忒色 2月4日,从陕西省商务厅传来好消息,首批“陕西老字号”企业(品牌)正式对外公布,共有65个企业上榜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