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28日消息,近期,关于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现象引发舆论关注。在智能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老年群体搭上“数字快车”,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近日,多地多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从医疗、出行、消费等各方面出手,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
资料图:工作人员帮助老年人进行登记。 罗天琪 摄
医疗:挂号缴费等人工窗口将保留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很多医疗机构提供了挂号、缴费、打印检查结果等自助服务,但对不熟悉它的老年患者来说,这会带来诸多不便。
有预测数据显示,203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3.7亿,占比25.3%。面对这一庞大的数字,在医疗领域破解老年人智能技术困难显得刻不容缓。
对此,在11月26日《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负责人表示,对于现场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检查结果等服务,医疗机构要保留人工窗口,还要配有导医、志愿者、社工为老年人服务。
开通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是目前各地主要采取的方式。
今年9月,陕西省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完善陕西省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2年,所有养老机构能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不同形式的医疗卫生服务,医疗机构全部设立老年人挂号和就医绿色通道。
11月初,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介绍,今年年底前,北京所有医疗机构将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包括北京二级以上医院开设老年人“无健康码”绿色通道。
“在做好非急诊全面预约的基础上,根据老年人就医实际情况,为老年人提供不少于30%比例的现场号源。”海口市卫健委在11月印发的《关于医疗机构建立老年人“无健康码”绿色通道等多渠道便民服务的通知》要求,在2021年1月前,海口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
资料图: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为特殊旅客设置“无码旅客专用通道”。 睢晶晶 摄
出行:“健康码”争取和公交老年卡整合
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健康码”成为人们的出行必备,但这也成了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扫码的老年人的出行障碍。
“不能把‘健康码’作为出行的唯一的凭证,要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方式相结合手段,方便群众出行。” 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负责人表示,对于不使用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替代“健康码”查验,比如凭有效的身份证件或纸质证明等来替代。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场所为老年人开设“无健康码通道”。
安徽合肥已经开始着手落实这项措施,26日,合肥市轨道集团表示,为方便广大乘客扫码乘地铁,该集团再次优化扫码通行措施,无手机的老人及手机无法正常使用的乘客进站前可通过查验身份证、社保卡等有效身份证件登记放行。
而在更早之前,浙江无锡火车站一张为老年人开通“无健康码通道”的照片,就曾引发无数网友的关注。在这之后,包括云南昆明、福建厦门等多地的火车站也纷纷开设了专门的“无健康码通道”。
据介绍,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与各个部门协调,通过技术手段,争取把“健康码”和公交卡、市民卡、老年卡等证件整合起来,作为替代“健康码”的凭证,最大限度方便老年人的出行。
通信:手机APP适老化改造,引导老年人适应“数字生活”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中国已有9.4亿网民,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占10.3%。当大家都在享受智能时代便捷的同时,也要关注如何让网民中庞大的“银发族”融入其中。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会保留并完善面对老年人传统线下“面对面”电信营业厅服务模式,并鼓励企业在智能设备上提供“老年模式”、“长辈模式”等。
上述《方案》中也提到,针对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困难,组织行业培训机构和专家开展专题培训,提高老年人对智能化应用的操作能力。同时,要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
在地方,已经有多地通过开设课程、制作视频教程等方式,为老年人运用智能化产品提供相应帮助。
今年10月,辽宁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开展敬老月活动,活动期间,围绕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通过社区服务人员、志愿服务组织、老年大学等对老年人开展了智能手机使用培训。
更早的像南京,早在4年前,南京鼓楼区工人新村的鹤颜社区老年大学就开设了免费的智能手机培训课,学员们能够掌握网购、移动支付、线上挂号等技能。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多地也已经在一些基层社区开设老人智能手机使用培训班,老年大学也将相关培训纳入了课程表。
资料图: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开在面馆里的“幸福食堂”。市场价每碗9元的牛肉面,关爱价仅需1元,高龄价、幸福价分别为3元、5元。 张添福 摄
敬老爱老,这些地区出招为老人行方便
除了要帮助老年人适应智能时代,在其他方面,各地也于近期推出了一系列惠老政策,从出行、医疗保障等方面,为老年人能安享晚年营造环境。
——山东:免费乘公交老人年龄降低5岁
前两天,“山东将免费乘公交老人年龄降低5岁”相关话题上了热搜,网友纷纷点赞。
山东省印发的这份《关于进一步优化老年人优待政策的通知》,将60周岁以上老年人全部纳入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优待范围,实现老年人优待“全员化”,而且,老年人不分国籍、不分地域,一律同等享受优待政策。
此外,符合条件的老人可享受半价乘坐政府投资建设的国有景区内的观光车、缆车等代步工具;享受免费进入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场所;按照时段免费或半价进入政府兴办或支持的公共体育健身场所健身。
资料图: 老人在长春中医药大学老年课堂上课。 郭佳 摄
——福建:县级以上城市至少建设一所老年大学
很多老年人常常会感到孤独,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地方惠老政策的重点之一。
福建省在今年7月印发了《福建省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实施方案》,要求到2022年,省县级以上城市至少建设一所老年大学,90%以上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60%以上行政村(社区)建有老年学习中心。
——海南:探索建立政府为全省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制度
今年8月,海南省印发的《海南省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实施方案》中提到,探索建立政府为全省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制度。由政府出资逐步为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
同时,方案还要求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建立完善以医疗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依托护理院(站)、护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具备提供长期照护服务能力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乡镇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
(原题为《多地出招,让“无G”老人融入智能时代!》)
编辑:秦秦
忒色 1月21日3时,随着100名旅客进入第二候车室候乘T283次、Z129次列车,标志着西安车站南站房中厅及第二、第四候车室正式投入使用。 2021-01-22
忒色 进入“西安市高层次研究生就业储备池”登记的应届硕博研究生,在西安实现就业或创业的,按照博士每人1万元、硕士每人5000元的标准发放“西安硕博人才奖” 2021-01-22
忒色 启动仪式通过视频连线云直播的方式在西安、北京、上海、广州、福州等地同步举行。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该活动将在2月3日开始,届时将有多位明星云集西安,一起讲述西安故事,展示丝路文明。 2021-01-22
忒色 2021年春运将于1月28日开始,因春节较晚,春运节前客流分散节后集中出行的特点明显。受当前疫情的影响,陕西省西安汽车站的乘车措施有所调整。 2021-01-22
忒色 记者从西安地铁了解到,即日起乘坐高铁到达西安北站的乘客,无需二次安检,可直接换乘地铁二号线,方便了旅客出行 2021-01-20
忒色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腊八节来临,冬天里,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足以温暖人们的胃,它的做法看似简单,却也有着颇为悠久的历史。 2021-01-20
忒色 自1月2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施2021年第一季度调整列车运行图。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获悉,调图后,西安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西安铁路局)开行客运列车总数较2020年底增幅10.9%,达406.5对。 2021-01-20
忒色 209路由凤城六路西口发车,经朱宏路、凤城七路(去)、凤城五路(回)、明光路、凤城四路、贞观路、凤城二路、太华路、华清路、东城大道至十里铺公交调度站 2021-01-19
忒色 陕西省专业气象台预计,受短波槽影响,预计20日我省中南部有一次弱降水天气。 2021-01-19
忒色 记者从陕西历史博物馆了解到,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保障群众安全顺畅参观,2021年春节假期中除2月11日(除夕)闭馆一天外,2月12日(初一)至2月17日(初六)正常开放 2021-01-18
忒色 2021年,西安将新增学位10.8万个,到7月底招聘教师7000名以上 2021-01-18
忒色 神木—西安动车组将于1月20日正式开行,全程6小时36分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