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采风活动正式启动。活动聚焦爱国、青春、奋斗、水利四大主题,深挖水利事业的时代内涵,激励广大青年躬身实干、奋勇前行。
水利事业,一头连着国家发展蓝图,一头系着百姓日常生活,是重要的“国之命脉、民生根基”。从横亘江河的超级枢纽到遍布乡村的灌溉沟渠,从保障用水的管道系统到守护安澜的防洪堤坝,每一项水利设施背后都有关于奋斗的故事。这些故事清晰有力地诠释着,人是奋斗和创造的主体,没有爱国的情怀,就难有青春的奉献;没有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就难有中国水利事业的今天。
奋斗者的实践就是一部启示录。当我们站在三峡大坝上,看奔涌的长江水穿越坝体、化作点亮万家灯火的清洁能源,可以感受到无数工程师、建设者攻坚克难的青春智慧;当我们拧开家中水龙头,看到清澈的自来水潺潺流出,可以体悟到在水利事业的平凡岗位上,无数人作出了非凡贡献;当我们走在广阔田野中,看金黄的麦浪在风中起伏、孕育丰收的喜悦,更能懂得农业这个“国之大者”离不开水利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回望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历程,从治理黄河等水患的不懈求索,到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脉相连”;从不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到不断改善河湖生态环境,每一个里程碑式突破、每一次跨越式发展,都有着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与无私奉献。他们把青春汗水洒在江河湖畔,把青春理想融入水利事业,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华章。
世界最大水利枢纽之一的三峡大坝
时光流转,从当初的手提肩扛,到如今重型装备的投入使用,水利工程建设的工具虽然在变,但精神追求并未变。正是这份炽热追求,推动中国水利事业不断创造奇迹。无论是三峡大坝、南水北调这样的超级工程,还是家门口的小型水利设施,都在发挥关键作用,书写着关系国家发展、惠及亿万民生的“中国答卷”。
我国水利事业在水安全保障、农业灌溉效率、水资源集约利用等方面成果丰硕,为国家粮食安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共开工12.9万项水利工程,2022至2024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连续三年突破1万亿元,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等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加快建设。其中,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以占全国56%的耕地生产80%以上的粮食,大中型灌区亩均产量是全国平均亩产的1.5-2倍,是雨养耕地的2.5-3倍。这些纪录,既有力提振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也夯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基础。
青春的定义,不只在字典里,更在脚踏实地的躬身笃行中。当更多青年怀揣理想和信仰,把青春热血融入江河安澜的事业中,把青春足迹印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我们必将看到更多水利奇迹,见证更加美丽富饶、水韵绵长的奋进中国。
编辑:丁佳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