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运会 | 走向世界的中华传统运动,能否叩响“奥运之门”?

时间:2025-08-15 09:17:44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都世运会 | 走向世界的中华传统运动,能否叩响“奥运之门”?

新华社成都8月14日电(记者张武岳、孙哲、许仕豪)成都兴隆湖,见证龙舟首次作为正式比赛项目亮相世界运动会。尽管10日天降大雨,但难挡观众热情,门票早早售罄,看台人头攒动。

武术赛场同样热闹,中外选手的太极拳动作行云流水,刀术虎虎生风,“猴棍”灵动迅捷……引发观众阵阵欢呼。

bfecac114c23f7779f721e9a3df71323.jpeg
8月8日,卢卓灵在太极剑比赛中。当日,在成都世运会武术项目女子太极拳-太极剑决赛中,中国选手卢卓灵夺得冠军。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作为重要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世运会一直为新兴和特色项目提供展示与成长的舞台。武术、龙舟受到关注之余,民众也不禁要问,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优秀代表何时能加入奥运项目大家庭?

世运会期间,记者采访了数位业内人士,他们普遍对此持乐观态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龙舟和武术在国际上的普及度和认可度不断提升。

034933300ebd7ee298b74a21bbc72516.jpeg
8月9日,中国香港队选手杨颂熹在太极剑比赛中。最终,他获得冠军。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从世运会的奖牌归属就能看出端倪。”国际武术联合会秘书长张玉萍说,本届世运会武术套路比赛6枚金牌,中国队和中国香港队各获2枚,伊朗和马来西亚队各获1枚,有9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收获奖牌,“如今赛场竞争极为激烈,武术已经从过去的(中国选手)‘一枝独秀’进入‘百花齐放’的新阶段。”

一个例证是,在武术男子南拳-南棍的角逐中,伊朗选手沙欣·巴尼塔莱比夺冠,文莱选手鲁斯兰名列第二。“我的这套南棍动作,很多中国顶尖选手都不会轻易尝试。”沙欣赛后骄傲地说。

8ecdbf3853db3a7796e7f4c989748c04.jpeg
8月8日,伊朗选手沙欣·巴尼塔莱比在南棍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与武术项目显现比从前更均衡的全球竞争相呼应,本届世运会的龙舟赛场也呈现出更强的国际化态势,其奖牌分布更广泛。龙舟项目共吸引捷克、匈牙利、缅甸等12支队伍参赛。全部六枚金牌中,东道主中国队一金未得,印度尼西亚队摘得三金成为最大赢家,乌克兰队收获两金,泰国也有1金入账。

“龙舟在印尼很受欢迎,我们甚至有能载100人的船。”9日,在8人座公开组2000米追逐赛中获得龙舟项目首金后,印尼队教练苏利亚迪·穆罕默德说。

cf9ac219a49358fe9b64cca8110af24c.jpeg
8月10日,印度尼西亚队(前)在龙舟10人座500米决赛中冲刺。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乌克兰队教练科兹洛娃·科瓦连科表示,乌克兰国内有许多地区性的龙舟俱乐部,国家队选材范围很大。此次的参赛队员之一尤里·巴达谢夫斯基在基辅就运营着自己的龙舟俱乐部。他向记者展示了聊天软件中的两个龙舟俱乐部成员群,“其中一个是经常参加训练的成员,我们每两周都要训练三至四次。另一个群中都是普通爱好者,大家都非常喜欢龙舟运动”。

bbb753c353222c6fcfac69818c008783.jpeg
8月10日,冠军乌克兰队(后)、亚军印度尼西亚队(前左)、季军西班牙队(前右)在龙舟10人座2000米追逐赛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过去20多年来,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吸纳新项目审批十分严苛,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赛事观赏性、转播适配性及举办成本、可持续性等都是能否入奥的重要考量因素。

奥林匹克研究专家、温州大学教授易剑东认为,武术、龙舟入奥之路,不仅是与自己“纵比”,更要与其他竞争项目“横比”。武术和龙舟虽在加速国际化,但其群众基础深度与广度,相比其他一些新兴热门项目,仍有差距。此外,这两个项目的国际比赛体系尚未完全成熟,运动员规模仍有提升空间。

武术与龙舟迈向奥运舞台的步伐正在加速。武术已确认进入2026年达喀尔青奥会,这无疑是继世运会亮相后的重要里程碑。张玉萍也透露,已将2032年布里斯班奥运会设为目标并推进相关工作。龙舟此前也曾作为表演项目,亮相东京奥运会舞台。

不过,无论是武术、龙舟,还是其他志在入奥的传统体育项目,跻身奥运殿堂的意义,不仅在于竞技层面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实现文化价值的广泛传播与共鸣,让世界感受到中华传统体育的独特魅力与精神内核。

编辑:呼乐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