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空看“十四五”|这片“绿”,正在生长

时间:2025-07-03 19:57:23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太空看“十四五”|这片“绿”,正在生长

2020年沙丘裸露的荒漠(上图)与2024年光伏治沙工程竣工后的同一区域(下图)对比,荒漠已变生态屏障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历史节点回望,“十四五”规划纲要锚定的“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目标正加速落地——从科学推进荒漠化治理,到严格执行长江十年禁渔,一张张用科技与汗水织就的绿色网络正在神州大地铺展。

从太空俯瞰,这幅生态文明的壮美画卷正书写着“十四五”规划的绿色答卷。

↑点击视频,观看“十四五”期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d65a51cadfde82a098ab5f60815b68e7.png

250c3ad513a9117dd3d78cc35427bd24.jpeg

地点:河北省承德市

解读:2023年与2020年相比,塞罕坝林场内的森林覆盖面积持续提升。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这里曾经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1962年国家林业部组建机械林场,三代建设者历经六十余年艰苦奋斗,将数万亩荒原变为人工林海,筑起京津生态屏障,成为全球荒漠化治理典范。

10befbc8b8a208365f984d80d6546223.jpeg

2025年6月21日拍摄的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晨景。夏日清晨,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雾缭绕,美如画卷。

2020至2023年,塞罕坝共计造林24000亩。近年来,林场建立了“天空地”一体化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体系,实现森林零火灾记录。

b62529e4fa0967e0a46e0993986216a3.png

114b38f514b036b3ba9cbb7c5b684fcc.jpeg

地点:新疆和田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

解读:2020年黄沙漫道与2024年绿带护路对比:和若铁路沿线成功筑牢生态屏障。

和若铁路(和田至若羌铁路)是中国新疆地区的重要交通工程,全长约825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于2018年12月开工建设,2022年6月16日正式开通运营。该铁路西起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东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是世界首条沙漠铁路环线(环塔克拉玛干铁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有534公里分布在风沙区域,占线路总长65%。

d5586487ffc44e0dc7b5a397d74aac93.jpeg

这是在和若铁路沿线拍摄的芦苇沙障、芦苇方格和耐旱植物组成的防沙“三件套”(2022年5月19日摄)。

由于沿线地形气候特殊,在铁路建设之初,施工部门就把生态治沙的理念融入施工设计中,根据不同地段特点,因地制宜,多措防沙,成功地在铁路沿线构建起一道道绿色安全屏障。这些屏障宛如卫士一般,将黄沙牢牢阻拦。

f6c50cdf4075adec6b32ef36399bf287.png

553b8927e7fa02ec3e0e7a68cbfcc98c.jpeg

地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独贵塔拉镇(库布其沙漠腹地)

解读:2020年沙丘裸露的荒漠(上图)与2024年光伏治沙工程竣工后的同一区域(下图)对比,荒漠已变生态屏障。

内蒙古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是“十四五”时期国家第一批开工建设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也是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治沙项目。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库布其沙漠腹地,由三峡集团所属三峡能源联合亿利集团投资建设。于2021年10月开工,总投资近120亿元,规划用地10万亩,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乡村振兴”的模式,使光伏产业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

4acfa4a2fd000b664efade70e0b79b0e.jpeg

内蒙古杭锦旗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区(2024年6月5日摄)。

fa4fc6f0b01076056f9d1907ca0e5d36.png

8048c103ef76da5e7d88b26d29509c0d.jpeg

地点:安徽省马鞍山市

解读:与2019年整治前的情况对比,2024年经整治后的安徽马鞍山薛家洼生态园生机盎然。

薛家洼生态园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是长江岸线整治和生态修复的典型代表。这里曾一度分布着众多非法码头、堆积着大量工业固废,聚集了不少“散乱污”企业。2019年以来,经过持续整治,这里已成为百姓亲江亲水亲绿的生态岸线和城市生态客厅。

d5529ba9a27c77ce3304ce8d353a4db9.jpeg

这是2022年8月1日拍摄的安徽省马鞍山市薛家洼生态园。

薛家洼生态园的改变是长江禁渔十年计划的成果之一。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持续加强。2024年,沪苏浙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立法。此外,长三角地区还明确以长江下游水系为骨干,进一步推进长江生态廊道省际贯通和重要节点打造,于2025年初步实现省级贯通,连绿成线。

94ef0e2ea3f81a23f059ae76ba47f114.png

ef11e56f3e41245a08095e1fd6ffe738.jpeg

地点:江西省萍乡市

解读:2020年矿坑对比2023年复绿梯田:冬瓜槽实现废弃矿山到耕地草场的再生。

江西萍乡冬瓜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是“十四五”期间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重点项目,涵盖地质灾害治理、地形地貌重塑、道路工程施工、边坡防护工程建设、客土改良,以及项目区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

f23b791f5f13985a5a5e5c7b44fb0c84.jpeg

冬瓜槽片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前的样貌。

3c2192fc5c852c9e858bfa043b1a58cd.png

经过修复的冬瓜槽片区废弃矿山呈现出绿色的样貌。

萍乡市湘东区腊市镇乌岗村冬瓜槽区域曾因长期煤炭开采,形成约4095亩的废弃矿区,山体裸露、煤矸石堆积、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发。2019年启动系统性修复,2024年底竣工,新增水田313亩、旱地775亩。建成脐橙种植基地、休闲农业区等,入选江西省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编辑:王瑜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