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沙成金” 玫瑰征服塔克拉玛干 村民日入千元

时间:2025-06-06 16:06:0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点沙成金” 玫瑰征服塔克拉玛干 村民日入千元

截至目前,于田县27个村都在外围种植了防风林和耐干旱的植物,已完成生物治沙面积45多万亩,主要种植红柳、梭梭、玫瑰花、红枣等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物种

在沙漠里种花?

是的,你没有听错

自2023年6月6日

“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启动以来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

新疆于田县

竟奇迹般涌现出一片沙漠花海

不仅牢牢锁住流动的沙丘

更实现了“点沙成金”

↓↓↓

沙漠变花海

玫瑰“铺就”致富路

总台央视记者 邵海成:新疆于田县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这里气候干旱少雨,可耕田地稀少。这个地方,曾经是寸草不生的沙漠地带,如今这里已经种上了美丽的玫瑰花。

031feb3fb47815260c8c94ea48ecac93.jpeg

花农布买热木·依布拉衣木是这片“沙漠变花海”的见证者和受益者。现在她每天卖花的收入最少700元,最多则达到1000多元。依靠玫瑰产业,她家盖起了新房、添置了家具和汽车。

40b9d8a9b980426f224164195b9bcd4b.jpeg

不远处的万方村,全村6700多亩玫瑰中,直接在沙地种植的就有4000亩,每亩收益3000块钱以上。

f433aa31fa134f85187a185e460fc86c.jpeg

2020年大学毕业的如克牙木·吾加布拉回乡跟随父亲种玫瑰,并牵头成立了合作社,种植规模达3000多亩。

72c834b17e0553c3190457945ae61058.jpeg

她不仅通过网络直播带货销售鲜花,还深耕玫瑰深加工,创立自有品牌,推出玫瑰酱、玫瑰茶、玫瑰面膜、精油等十余种产品,市场供不应求。

8f26549d6408bcfe0153ba3c9fe41aa7.jpeg

于田县阿热勒乡花农 如克牙木·吾加布拉:玫瑰花酱是卖得最好的一个产品。我们每年有1000吨的玫瑰花酱销量。

c89a4828e14b1d80a2a40094e4fcd1de.jpeg

目前,于田县15个乡镇、2个街道、1个农场共种植沙漠玫瑰、四季玫瑰等多个品种8万余亩,年产量11397吨,年产值突破2亿元。沙漠玫瑰,真正成了当地百姓的“致富花”。

“先造林、后造田”

沙漠里奇迹变良田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于田县15个乡镇、2个街道、1个农场,其中8个乡镇的27个行政村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土地被黄沙掩埋。如何让沙漠变成良田长出玫瑰呢?

万方村距离塔克拉玛干沙漠不足3公里。风沙过境,庄稼倒伏、减产甚至绝收是常态。

08b113e73e778a4ce4839fc73e26ac6d.jpeg

为构筑生态屏障,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和田地区及于田县政府,在受风沙侵袭最严重村庄的外围,优先种植梭梭等耐旱、固沙能力强的先锋植物,作为防范风沙侵害的第一道屏障。

9286ec488e04607f4a0efdf6a2effcf5.jpeg

于田县阿热勒乡党委书记 蔡显富:第一年我们种的是梭梭,第二年我们就套种四翅滨藜,这样固沙面积更细,覆盖更全。

d4fafd92b421288867a60648e427fd65.jpeg

于田县给予治沙防沙农民,乔木每亩补助2000元,灌木每亩补助1500,并给予防沙治沙参与的农民,优先享有改良后的土地50年租赁权。

5cca07a00bcd731e68cc4592d5140241.jpeg

“先造林、后造田”是和田地区的核心治沙模式。玫瑰由于耐干旱适应强,生长时繁茂的枝叶,不仅能有效阻挡风沙,发达的根系还能固沙,因此被于田县选种为生物治沙和沙地改良的重要物种。

f9764a5f649f2317aade184910c004cf.jpeg

在万方村一处种植了10年的沙漠玫瑰地里,记者看到玫瑰花长势喜人,沙地已改良到可以套种小麦,亩产约400斤。 短短三四年间,阿热勒乡通过生物治沙将5万多亩沙漠变为绿洲,有效保护了村庄和农田。

1e22a505298776301d31b4337f3e8757.jpeg

截至目前,于田县27个村都在外围种植了防风林和耐干旱的植物,已完成生物治沙面积45多万亩,主要种植红柳、梭梭、玫瑰花、红枣等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物种。这一模式实现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惠及8900户2.5万群众,稳定吸纳就业2900余人。

沙漠深处“长”出新业态

为群众带来获得感

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数据显示,2020 年以来,于田县沙尘天气由原来的179天减少到现在的128天,沙尘暴天数也从24天减少到7.5天。

天更蓝了,风沙少了,不仅宜居度提升,更吸引了游客和投资者纷至沓来。

来自内蒙古的陈天伟看中了于田改善后的生态和优质的玫瑰资源,投资建设了玫瑰深加工工厂。

27766cda3981cc9d605a92a135150081.jpeg

于田县某玫瑰产业基地负责人 陈天伟:它给这个产业带来了一个非常高的附加值,我们这套设备就是奔着把玫瑰花纯露的品质提高一个等级。

ccd04017c1f1170cb196654f35973e1c.jpeg

服装厂老板林福财选择在于田设厂,正是看中了本地乡村产业兴起后,大量年轻人返乡就业带来的劳动力优势。

3ce8849f6c2305aa1b96804c99402931.jpeg

服装厂的落地,又进一步促进了本地就业,形成了产业与人才互动的良性循环。曾在青岛打工的吾斯曼江·阿布都艾尼,听说家门口办起了服装企业,他决定回老家打工就业。

c8e3db94f9512771554db42e041515db.jpeg

如今吾斯曼江·阿布都艾尼的嫂子和侄女,也进厂工作,成为服装工人,每月都有几千块钱的收入。目前,这家企业已解决当地群众就近就业300多人。

f1ee06a21b56ae7933f3ab3ff0950457.jpeg

据统计,于田县园区企业从2015年的20余家增至目前的8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2024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首次突破200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40.43%,旅游收入达11.53亿元。

编辑:呼乐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