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智造”的代表作,新能源汽车正越来越多地赢得全球消费者的青睐。过去十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出口至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占全球总量的70%以上,连续十年位居全球首位。
中国智能、环保又时尚的新能源汽车让生活在天津的委内瑞拉小伙儿莱蒂斯·弗朗哥(Raydis Franco)一见倾心,也坚定了他考中国驾照的决心。他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太棒了!等拿到驾照,我准备先租一辆,然后有机会再买,日常通勤和外出旅行都能用到。”
5月4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举办的展会上,观众参观小米汽车。(图片来源:新华社)
除了新能源汽车,折叠屏手机、骨传导耳机、人形机器人等中国创新产品也在国际舞台频频“出圈”。从“便宜低质”的刻板印象到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撬动经济增长,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中国智造”的浪潮正推动中国产品以全新的姿态和前所未有的接受度走向世界。
来自危地马拉的卡洛斯·阿尔瓦拉多(Carlos Alvarado)对自己的小米手机爱不释手,他说:“(这部手机)功能丰富、运行流畅,性价比还高!中国产品质量好而且价格不贵,在危地马拉特别受欢迎。”他还打算买一台智能又节能的中国洗衣机,“让妈妈从家务活中解放出来”。
尽管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贸易保护主义逆流汹涌,中国依托高效稳定的产业链供应体系和持续优化的创新生态,依旧展现出强大的经济韧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4月份,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8391亿元,同比增长5.6%,带动前4个月外贸整体增幅达到2.4%。其中,出口2.27万亿元,增长9.3%;进口1.57万亿元,增长0.8%。
5月7日,参观者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2025年欧洲国际太阳能展上参观华为展区(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表示,“中国智造”在产业链、产品竞争力和创新方面的综合优势,是中国努力打破贸易壁垒、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制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支撑。孟加拉国《闪电报》也在日前刊发的评论文章中写到,当其他国家筑起“小院高墙”,中国则打开了经济、文化以及数字化的大门,不仅激活国内市场需求,也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在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做生意的俄罗斯商人斯维特拉娜·奥尔霍维科娃(Svetlana Olkhovikova)主要经营中国产农机设备和医疗器械出口,目前业务已覆盖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的中国合作企业务实高效、富有创新精神,产品也是物美价优,还能提供定制化服务。这背后是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和高度的专业化水平。”奥尔霍维科娃这样说道,“中国市场广阔,而这里生产的许多优质商品在海外的需求也持续增长,为全球创业者带来无限商机。”
5月20日,一位义乌商户展示手机应用的AI数字人功能。(图片来源:新华社)
而在国产AI大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的助力下,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户们化身“国际销售达人”,只需对着镜头说话,就能轻松生成定制化的多语种商品推介视频,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自己的产品。
来自越南的潘庭胜(Phan Dinh Thang)是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这些商品推介视频,他对此赞不绝口:“太神奇了!我看到了越南语介绍的中国商品的视频,里面对于商品的描述非常准确和专业,这大大方便了我们购买中国商品。”
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世界经济学院副教授克谢尼娅·邦达连科(Ksenia Bondarenko)指出,“中国智造”近年来迅速崛起,在人工智能、5G通信、电子商务、电动汽车等领域的表现尤为亮眼。她还认为,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背景下,中国展现出的超强经济韧性非常罕见和珍贵。
编辑:韩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