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国宝画重点|这个聚落,书写史前彩陶文明传奇

时间:2025-04-02 21:19:58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文化中国行·国宝画重点|这个聚落,书写史前彩陶文明传奇

彩陶

是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重要标志

我国史前彩陶艺术的绚烂篇章

莫过于距今约5000年的马家窑文化

然而

自马家窑遗址发现百年来

关于马家窑人为什么如此擅长

并专注于彩陶艺术的创作

在史学界始终是个“谜”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

寺洼遗址的考古新发现

不仅为拨开历史迷雾

提供了新的关键线索

还丰富了中华文明在黄河上游核心腹地

关键时期起源和早期发展的内容及模式

黄河上游先民的生活图景

从历史深处展露开来

af2896538141eaebbc3e0d1926c79d95.png

2018至2024年间的7次考古发掘

首次在寺洼遗址揭开一处马家窑文化聚落的面貌——

占地近百万平方米

规模庞大、布局有序

其规模之大和内涵丰富程度

目前无出其右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发现之一

是这座聚落的三重近方形“围壕”

fe7f69ede1f0a7abc610f2d3532c0219.gif

三重“围壕”多处见有通道且大致对应

是经过精心规划和测量后修建的大型工程

需要组织起大量人力、物力建造

“围壕”将马家窑文化聚落分为两大部分

内圈及其内侧

为沿“围壕”规整分布的生产生活区

中圈和外圈兼具防御和排水的功能

“围壕”外侧西、南方向发现疑似“道路”

大面积“人工堆土”和其他丰富遗存

以往发现的史前“围壕”

常见圆形或不规则形

但这里却是直角转弯、多重近方形布局的“围壕”结构

考古工作者推测

这很可能是中国(长)方形“城池”的雏形

显示出马家窑文化高度组织化的社会迹象

112c98dccc6d7b3e0dacd11c83cf026a.gif

在生产生活区内

发现大量房址、灰坑、窖穴和陶窑

储泥坑、陶泥、烧制废品等制陶类遗迹遗物

以及特殊造型的泥质灰陶等

均印证马家窑先民已掌握成熟的制陶工艺

从其制陶规模、制作水平及延续时间来看

不排除这是一处区域性制陶中心

9c3055aae05af15b1885c62ba2f36b12.png

3d8ceed6680ef9c08a2449f0aca3eba1.png

208fa9567ead1cd469f0c8672eab6657.png

e5d3b73f47627894217f1cd61f6fc022.png

半山类型是马家窑文化的类型之一

比马家窑类型略晚

典型器型为扩肩、鼓腹的壶、罐等

纹饰以几何纹最为常见

更显规整严谨

此前半山类型的考古发现

主要为墓地

寺洼遗址半山类型大型聚落的首次发现

将为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社会面貌

描摹出更多纹理

e91be4b9c123287b1a946ecfa4f25363.png

寺洼遗址的考古发现

展现了5000年前黄土高原西部

早期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化程度

手工业是马家窑人群

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强化的生产方式

并逐渐成为其鲜明特色

从历史的“拐角”

我们仿佛听见5000年前的脚步声

一步步迈向更高层级的社会形态

未来

考古工作仍将继续

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的生活区、墓葬区

也许都将被逐一发现

中华文明的脉络

将被填充得更加丰满

黄土高原的文明故事

值得期待

……

编辑:刘思雨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