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收油茶、板栗,树下挖食用菌、魔芋,林间套种中药材……进入冬季,在四川广袤的森林,农人收种不停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作为森林资源大省,四川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因地制宜发展林下食物,将“森林粮库”高质量建设纳入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建设中,探索向森林要粮、丰富百姓餐桌。
绿水青山出“好粮”
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连绵的山间驱车而行,周围板栗树绵延不绝,树下铺满了厚厚的金黄落叶,棕黑的栗子壳点缀其间。进入白拉古村,不时能闻到农家蒸煮板栗的甜香气味。
在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板栗现代林业园区,农户在采收魔芋(2024年1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 摄
“板栗的淀粉、可溶性糖、粗蛋白、粗脂肪占比达85%至90%,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板栗专项团队首席专家宋鹏说,“板栗被称为‘铁杆庄稼’,可以直接当主食吃,也可以加工成板栗面条或酿酒。”
四川属于全国第二大林区,森林面积2.6亿亩。2023年,四川“林粮”年产量超过1400万吨。
2024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保障。
为更好打造“森林粮库”,四川加快发展木本粮食。以现有林分抚育改造提升为主、新建为辅,重点发展以板栗、橡籽为主的淀粉类和以松籽为主的蛋白质类品种,适度发展大枣、柿子等糖类品种,计划到2030年,全省木本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亩。
在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板栗现代林业园区,农户在采收板栗林下套种的魔芋(2024年1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 摄
记者近日来到四川宜宾,这里是全国竹资源富集区和“川南竹产业集群”核心区域,冬季是当地方竹笋的丰收季。在宜宾市兴文县的竹林里,一颗颗方竹笋破土而出。
兴文县仙峰苗族乡群鱼社区村民曾在琼牵头成立了兴文县鹏宇竹笋种植专业合作社,并陆续承包了3000多亩竹林。“这一季方竹笋的产笋量估计有50万斤左右,产值能达到400万元。”曾在琼说。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二级研究员莫开林表示,随着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对食物绿色、营养和多样性的需求明显增长,“森林食物”可满足多元化需求。
积极发展森林蔬菜,扩大优质笋用竹林规模,扩大林下人工栽培食用菌规模,有序拓展林下野生食用菌采集范围,因地制宜发展香椿、树花菜和林下魔芋、山野菜等森林蔬菜……
“绿水青山出‘好粮’,四川在建设森林‘水库’‘粮库’乃至‘碳库’‘钱库’方面,优势突出、潜能巨大。”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总工程师张革成说。
树下“做文章” 林中建“粮仓”
虽然是产粮大省,但四川地理特征为“一平二坡七分山”,“巴掌田”“鸡爪田”形态的耕地数量多,限制了传统粮食生产。
数据显示,四川省现有林地3.81亿亩。“实际可有效利用林地达1.74亿亩,是耕地的2.2倍,森林内可供开发为‘林粮’的植物有6000余种。”张革成说,四川现有经济林面积超5500万亩,林下种养和采集面积超过1700万亩。
“想办法向森林要更多的粮,要多样的粮,在扩大经济林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张革成说。
入冬以后,攀枝花市米易县普威镇西番村家家户户先是在树上摘核桃,然后在树下挖续断、刨圆根萝卜……“以前只种核桃树,也只收核桃。现在核桃照样一亩产3000多斤,树下的萝卜一亩又能收3000多斤,试种了续断,干货亩产1000斤,经济效益特别好。”西番村村民都志发对记者说。
2023年12月,四川《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实施方案》提出,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切实维护粮食安全。一年多来,成都、达州、内江、巴中等地接连出台政策,因地制宜推进“天府森林粮库”建设。
在四川冕宁县元升油橄榄产业园,自动喷淋系统在为培育中的油橄榄树幼苗浇水(2024年12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 摄
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农艺师滕志介绍,目前,攀枝花市米易县、盐边县、仁和区的30个乡镇正在开展林下续断、魔芋等试验示范种植。“要增加‘林粮’的产量,就要通过对林下土地充分利用,想方设法形成立体的林中食物种植。”
2024年秋收时节,凉山州会东县姜州镇山南村种植大户罗德宇的石榴园里,20亩旱稻试验田实现产量突破。据现场测算,此次机收套种旱稻地块的净作亩产达到了812.12公斤,按每亩套种面积35.54%计算,石榴园区实现每亩增产旱稻280.51公斤。
“该模式充分利用了石榴树行间空闲的土地资源,实现了粮油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协同发展。”凉山州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王云梅说。
“粮库”变“钱库” 铺就致富路
四川在实践中认识到,只有“大食物”成长为“大产业”,才能让百姓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
目前,四川积极发展木本油料,突出核桃、油茶、油橄榄“三棵树”,计划到2030年全省木本油料种植面积达到2000万亩。凉山、甘孜等地加强核桃低产林改造,推进定向培育、集约经营。
在四川冕宁县宏模镇油橄榄现代林业园区里,连片的油橄榄林形成产业规模效应(2024年12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 摄
不久前,凉山州盐源县平川镇青天铺村彭道华管理的50余亩核桃林获得丰收。经过脱青皮、晾晒,他将收获的2万斤核桃鲜果发往凉山州西昌市的凉山亿丰油脂有限公司工厂,在榨油生产线上压榨成为核桃油,销往全国各地。林果产业的发展,让核桃种植效益大大提升,为彭道华带来8万多元的收入。
“一期项目核桃油年产能达1万吨,去年实现产值3000余万元。企业解决了当地100多个家庭的用工,劳务支出达到200余万元。”凉山亿丰油脂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国说,“我们与凉山州11个县市签订了核桃购销合同,覆盖1808个脱贫村,惠及12.4万脱贫户。”
2024年12月11日,凉山亿丰油脂有限公司的员工在核桃脱壳生产线旁工作。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 摄
据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统计,截至2024年底,四川省林粮经营面积达8100万亩,四川森林食品年产量超过1450万吨,年产值超过1700亿元。
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随着一个投资3445万元、到2025年目标规模为3.5万亩的标准化板栗种植产业园的建设,平地镇白拉古村村民盛翠兰家的板栗种植规模从此前的几亩扩大到如今的10多亩,每亩年收益达五六千元。
“推进板栗产业建设不仅是扩大种植规模、增加产量,还要完善加工体系,延伸产业链,开发板栗酒、板栗速食等产品,增加产业经济效益和当地林农的收益。”攀枝花市林业局副局长王宏说。
四川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中丰富的食物种类,也吸引着企业主动前来寻找商机。冕宁元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台商林春福十几年前来到凉山州冕宁县考察后成立的。公司技术负责人陈庆忠说,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当地百姓增收。如今,企业流转的林地覆盖冕宁县2个乡镇9个村6800多户村民。
如今,放眼四川,各具特色的森林经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串联起一条条绿色产业链,书写着绿海生“金”的发展故事。
编辑:呼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