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线日记|一碗藏茶见证古道之变

时间:2024-10-30 13:10:45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川藏线日记|一碗藏茶见证古道之变

雅安茶厂副总经理杨春梅感叹

533daa178524493e9715f90b7a99d089.jpeg

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从长安带去的大量生活用品中就包括茶叶。自那时起,世界屋脊的饮茶之风就盛行不衰。

藏族谚语说:“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寥寥数语道出了藏茶的功效。

川藏公路动工地雅安是茶的故乡。一弯细叶,慰藉了时光,也见证了千百年来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乃至南亚大陆之间的商贸往来、文化互通。

c1cf03e1e382d6e3e348f5050e1b297d.jpeg
9月18日拍摄的一段雅安天全甘溪坡茶马古道遗址。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从天全县境内的318国道上的一个路口右转,沿着村道前行几分钟便来到天全县小河镇甘溪坡茶马古道遗址。过去,背着藏茶前往康定的背夫们在这里歇脚,背架下的丁字拐在地上杵出了许多“拐子窝”。

藏茶又称南路边茶,是黑茶的一种。藏茶被压成一块块茶饼,装进竹篾编成的长条中。一条茶约16斤,一个壮汉一次能背上10到12条。从雅安到康定,背夫来回一趟要走上20天。

ce8df80e6ebed8cb8f1acef03bc0ef45.jpeg
10月27日在四川省雅安市的雅安茶厂有限公司拍摄的装有藏茶茶饼的竹条包装,这种包装方式至今保留。新华社记者 储加音 摄

这条路充满艰辛,稍不注意就会人仰马翻,坠入深渊。1950年,筑路战士为了修筑天全到泸定之间的二郎山上的公路,付出了每公里牺牲7人的代价。

“川藏公路修通,首先解放了无数的背夫。”雅安茶厂副总经理杨春梅感叹。有了公路,背夫们终于能卸下沉重的背架。

今天,沿着川藏公路,更多的藏茶被运往雪域高原。产业的发展也如公路的更新般日新月异。2024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显示,“雅安藏茶”品牌价值达33.38亿元。雅安茶厂的年销售量已超过2000吨。

2022年11月,南路边茶制作技艺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一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甘玉祥在家族5代人制茶传统的基础上,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让过去在雪域高原上被广泛饮用的藏茶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

98245640da16d0dbd448ceb645cd3344.jpeg
2022年11月24日,在四川省雅安市友谊茶叶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甘玉祥(左)指导工人检查茶的品质。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如今,雅安藏茶产品远销亚洲、北美洲、欧洲、非洲的多个国家。杨春梅和甘玉祥都相信,藏茶的未来,不光在雪域高原,更在交通物流愈发便捷的“地球村”的广阔天地里。

文字:吴光于、李力可

摄影:胥冰洁、储加音、沈伯韩

海报:包雨刚

编辑:王瑜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