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无宅不雕、无处不刻、无木不图 看刻刀下的徽派美学

时间:2024-10-14 21:15:3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文化中国行丨无宅不雕、无处不刻、无木不图 看刻刀下的徽派美学

“徽州三雕”是古代徽州地区流传的木雕、砖雕和石雕三种工艺的统称,它们均为古代徽州地区明清建筑的装饰性雕刻。“徽州三雕”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西省婺源县是古代徽州辖地,其境内的明清古建筑中的“三雕”,属于徽派建筑艺术的支系。在当地,人们习惯将“徽州三雕”称为“婺源三雕”。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项古老的传统技艺在保护中的传承和发展。

在婺源县城老街,古城修复重建工作正在展开,很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将通过修复完整保留它的面貌。走进婺源,满目的徽派建筑是秀美山水间灵动的一笔,粉墙黛瓦的层层叠院、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巧夺天工的雕刻世界更让人过目不忘。

0594112d7365484b77f7bbe646840b8e.jpeg

总台央视记者 邓琦:我们在这些古老的徽派建筑中可以看到,徽州人对房屋的雕刻修饰极为看重,所谓“无宅不雕、无处不刻、无木不图”,因此诞生出闻名天下的“徽州三雕”。

fff9991fc1930658d96f26327df253fe.jpeg

婺源境内明清古建筑中的“三雕”,其起源可追溯到唐代,兴盛于明清时期。“三雕”在建筑中各司其职,砖雕主要装饰于民居的门楼等部位石雕则主要用作祠堂的石栏板、民居门墙的础石等的装饰,木雕用于堂内,作用和运用更为广泛,所占雕刻比例也更高。木雕是建筑内部木结构重要的装饰部分,梁枋、格扇、门窗等构件为雕刻重点,雕刻出富有美好寓意的图画,展现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abe19ddfb41cd9903ec5e887da651b77.jpeg

婺源县美术家协会主席 汪万斌:建筑中重要的一个构建叫斜撑,我们俗语叫牛腿,它是起着建筑的大梁的支撑的作用。这个建筑斜撑是刻上了倒爬狮子跟这个荷花鹭鸶,这个非常有寓意的这种吉祥图案。还有我们的大梁,比如鲤鱼跳龙门这样的精美图案,就是励志年轻人应该奋发图强,像鲤鱼跳龙门一样化鱼为龙。

319b9af90c9cd510af932ca4759628e9.jpeg

木雕的制作程序包括取料、放样、打坯、打磨、揩油上漆等环节,手法上运用浅雕、深雕、透雕等技法加强立体效果,图案镂空层次多达三四层,甚至更多。

41ddb03b442760cc84056b47055839d1.jpeg

今年近60岁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俞有桂,从事雕刻行业已经有四十多年。在他看来,“三雕”技艺当中,木雕是个更为“精细”的活儿。雕刻的时候,不仅要时刻关注木头的纹理走向,还要用刀头大小不一的刻刀进行细致雕琢。

0dc021f47f707cd085a9eb02a12537ae.jpeg

婺源历史遗存丰富,凡有古村落、古建筑的地方就有“三雕”。无论是木雕、砖雕还是石雕,都将多种技法并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传承人俞友桂在传承技艺和创新技法的同时,还担负起了家乡古建筑保护和修复的任务。如今,他和徒弟们已经对一千余栋明清古建筑的“三雕”进行了修复。

b5f9b91a290dfa5bacfde541631ce4f3.jpeg

目前,婺源当地已经设立了国家级徽州三雕非遗传承基地、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除了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代表性传承人,从事相关技艺的匠人已经达到了三千多人,守护与传承并重,赋予古老技艺生命力。

编辑:高佳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