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青海」狠狠惊艳到!

时间:2024-06-21 14:17:49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被「青海」狠狠惊艳到!

每天一大早,西宁大街上就挤满了排队等着喝汤的人,热衷此味的本地人端着碗,蹲在地上吸溜吸溜喝起来了,就一个字,香!羊肉清汤加酸菜熬成滚滚的汤底,来青海一定要热腾腾吃一顿青海土火锅

世界屋脊 山宗水源

千山堆绣 百川织锦

闻名世界的可可西里

穿越时空的唐蕃古道

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青海湖

藏着泼天富贵的柴达木盆地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此处留下跨越千年的印记

这里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

更是地球的一片净土

白云翻滚牛羊成群

这里有西北的雄浑粗犷

油菜花的金黄、祁连山的苍翠

茶卡盐湖的洁白

这里是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

这里就是大美青海

01

青海·缘起一座湖

雄踞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她的名字中的“海”源自青海湖

烟波浩渺的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被称为“陆心之海”,水域如海辽阔,湖水咸味如海。

△深居内陆的青海湖没有直接通往海洋的出口,湖水蒸发后,矿物质和盐分逐渐积累,使湖水变咸。另外,青藏高原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加剧了盐分积累。

当青海湖边油菜花绽放,水鸟飞舞,牛羊漫步,让这里有了最明艳的黄和最纯粹的蓝,每一帧都像是一幅油画。

在当地油菜花盛花期(每年的6至8月间),这里会举办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顶级国际性公路自行车赛。

青海湖内有一种特有的鱼类——湟鱼,因无法在含盐含碱的水域中产卵,每年夏季,需要洄游到淡水环境中繁衍生命,清澈的水面泛起粼粼的波光,水面下鱼群浩荡,场面蔚为壮观。

△到了8月,湟鱼会重新回到青海湖。

02

西宁·凉爽一座城

青海省会西宁寓意“西陲永宁”,这座高原之城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铁路的起点。

△青海西宁

西宁坐落在湟水谷地,因海拔高,空气湿度不大,这里夏季平均气温17℃至19℃,宜人的气候成为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哪怕是三伏天,待在室内和树荫下也很清凉。

西宁有一座青藏高原上的大型综合动物园——西宁野生动物园,有兔狲、荒漠猫、雪山之王雪豹等,吸引了无数“吸猫”爱好者前来打卡。

珍稀的野生动物在这里备受万千宠爱,不仅收获了全国各地的粉丝,甚至围绕它们有一系列有趣的连续剧。

△兔狲。西宁野生动物园又名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是高原野生动物的救护基地。

作为青藏高原最大城市,西宁正通过循环、节约、减碳的绿色发展,走出一条独特的转型升级路径。

03

打翻的调色盘·盐湖

青海省湖泊众多,星罗棋布。大大小小的湖泊,让青海多了几分明丽与柔情。

由于气候干旱,湖水蒸发量大于补给量,青海发育出许多盐湖,被誉为“盐的世界”。

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长期经受风吹日晒,高浓度卤水中分解出锂、镁、钾等元素,结成盐钟乳,形成丰富多彩的盐喀斯特地貌。作为中国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各类盐资源总储量达600亿吨,是我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

大柴旦翡翠湖原是盐湖采矿区,当太阳照在湖面上时,湖中色彩极为丰富,湖面上的每一块绿都那么纯正,而且泛着光泽。

△翡翠湖

柴达木盆地内的东台吉乃尔湖,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蓝色调,大片的洁白盐地如同奶油冰激凌融化,神奇而艳丽。

茶卡藏语意为“盐池”,无数游人来到茶卡盐湖,为了看青藏高原上湛蓝的天空,更是为了看与天同色的“天空之镜”。

△茶卡盐湖

青海海拔较高,大气比较稀薄,夜晚更容易清晰地看到星空。茶卡盐湖同时还是“夜空之镜”,当银河与湖水中的倒影连在一起,画面梦幻又璀璨。

盐不仅可以吃,还可以做盐雕。茶卡盐湖的盐雕,构成了一片户外盐雕艺术群。

△茶卡盐湖景区内盐雕

04

绝美公路

在青海的交通路网中,热爱自驾的你绝不容错过这几段公路。

被网友称为“此生必驾的G315国道”起于西宁,一路上都是壮美的极致风光。

△G315国道U型公路

驰骋在G315国道上,一眼望去仿佛直指苍穹的天路,把大西北的壮阔呈现得淋漓尽致。

△G315国道小柴旦湖附近,可见一条干涸的红色河床,被称为“大地之血”。

G315国道把西台吉乃尔湖一分为二,一边是绿色,一边是蓝色,成就了经典的“双色公路”。

青海互助县的十二盘坡因有十二个拐弯而得名。蜿蜒曲折的公路盘踞山间,宛若游龙,腾跃于锦绣大地之上。

05

生命禁区·可可西里

青海的可可西里因气候寒冷多变,空气稀薄,被称为“生命的禁区”,而这片土地上也从不缺少奇迹。

野牦牛自由奔跑,高山秃鹫在空中飞过,狼群在伺机觅食……可可西里简直就是珍稀野生动物的乐园。

藏羚羊是可可西里的明星,也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藏羚羊成群结队集体迁徙,是属于青藏高原的奇观。

人类活动与藏羚羊足迹的重叠,并没有改变它们的迁徙路线。藏羚羊小心地穿越公路,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将车辆拦下,众人在一旁耐心等候,让藏羚羊的迁徙之路畅通无阻。

06

中华水塔·三江源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水塔。青海南部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最大的国家公园。

在三江源,水是最重要的,雪峰和冰川消融后,形成蜿蜒穿行在山脉间的江河溪流。在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与昆仑山东段之间,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头所在地。

△青海尖扎段黄河

鄂陵湖与扎陵湖位于黄河源区的青海玛多县,被并称为“姊妹湖”,古时这两个湖被称为“柏海”。

特殊的高原环境成了野生动物的乐土,包括雪豹、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藏狐、兔狲、猞猁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三江源国家公园里的藏狐

07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

作为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藏着无数“惊天财宝”。黄灿灿的金矿、白色的盐、黑色的石油、红色的枸杞……柴达木的“宝贝”五彩缤纷。

柴达木盆地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发展潜力巨大。

△青海油田抽油机开采作业

柴达木盆地农区地势开阔平坦,水、土、光热条件都很好。“柴达木有奇宝,枸杞藜麦牛羊跑”,特殊的土地也孕育出荒漠中的“红宝石”——枸杞。

△晾晒枸杞

08

奇景在青海

青海地形复杂,地貌多样。

△玉珠峰是昆仑山东段最高峰。

海北州祁连县卓尔山属于丹霞地貌,由红色的砂岩、砾岩组成。站在卓尔山顶,视野极度开阔,处处美景,宛如仙境。

△祁连县牛心山风光

祁连山是甘肃和青海之间的界山,祁连山南坡的雪山融水是柴达木北缘城镇和绿洲的生命之源,还是青海湖的水之源。

△祁连山谷

雅丹地貌在青海分布面积极广,这是西北地区最常见的地貌景观之一。

如果地球上存在类似火星的自然景观,那么俄博梁一定榜上有名,在这里,你会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深深震撼到。

世界上已发现的雅丹地貌绝大多数存在于干旱的区域,但在台吉乃尔湖区,却有一个“水上雅丹”。

△乌素特雅丹地质公园,魔幻而神秘。

海西州茫崖市“冷湖火星营地”是国内首个火星模拟基地,被无数网友称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茫崖市有一个形如巨眼的艾肯泉,泉眼如同沸腾的开水,不断翻滚上涌,泉眼周围硫黄矿物质长期沉淀,形成斑斓的红褐色圆圈,从高空俯瞰像极了脉络清晰的眼睛,被称为“大地之眼”。

09

在那遥远的地方·金银滩

许多人是从一首歌开始了解青海的。

音乐家王洛宾到青海金银滩采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 王洛宾

00:00

04:00

西宁西北部的海北州金银滩草原,在鲜花盛开的时节,宛若被斑斓的地毯覆盖。

金银滩上见证了一段重要的历史。这里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诞生地,被称为“原子城”

当年参与研制工作的人员隐姓埋名,来到遥远的青海,在高寒缺氧,甚至是食物短缺的情况下,成功推动了祖国的核事业发展。

10

厚重文化

青海被誉为“彩陶王国”,其中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居于诸远古文化之冠。

△青海海东市乐都区柳湾出土的裸体浮雕彩陶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在青海等地,有一种民歌叫“花儿”,纯净悠扬的歌声,唱的是各族群众的美好生活。在青海,没有什么事是一首花儿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唱两首。

△艺人制作堆绣艺术品

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一条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中原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的必经之路。唐蕃古道近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内,这条道更是一条承载了汉藏交好、文化传播的大道。

11

青海美食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在青海交汇,奠定了这里的饮食主基调:牛羊肉和大

青海草场属于天然盐碱地草场,再加上羊的生长周期长、运动量大等因素,羊肉肉质细嫩,烹饪起来容易入味。来到青海一定要甩开腮帮子,美美地吃肉。

善吃羊的青海人练就了无数种吃羊大法,但炕锅羊排这道美味,只有青海才有。

带骨的羊肉切成条,在清水中加盐煮熟,一大盘手抓羊肉层层叠叠端上来,肥而不膻、质嫩软滑,吃到最后嘴油手滑,这盘肉尽显西北人的豪迈与粗犷。

吃完羊肉,卤羊蹄、烤羊蹄、清水羊蹄、黄焖羊蹄、胡辣羊蹄、麻辣羊蹄、水晶羊蹄,花式的羊蹄吃法,只有在青海才能见识到。

青海的羊杂汤、牛杂汤香醇浓厚。每天一大早,西宁大街上就挤满了排队等着喝汤的人,热衷此味的本地人端着碗,蹲在地上吸溜吸溜喝起来了,就一个字,香!

羊肉清汤加酸菜熬成滚滚的汤底,来青海一定要热腾腾吃一顿青海土火锅

馍馍、饼和面是青海的主食,花卷、馒头、油香等在这里都叫馍馍。

狗浇尿是一种青海的地道面食,表皮澄黄,一口下去甜香柔软。

(gǎ)面片是青海人的乡愁。擀好的面切成长条,揪成指甲盖大小的面片,煮熟后配羊肉与蔬菜,可以做成炒面,也可以做成汤面。

青海人早晚少不了一碗牦牛酸奶

青海人还有一种消暑神食甜醅子,用莜麦或青稞发酵而成,盛夏里来上一口,清心提神,浑身通畅。

12

有趣的青海话

青海话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的一支,包容了众多方言的成分,承载着厚重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不管男女老少,讲话都带着一股爽利之气,这是他们的豪爽和洒脱。

初来青海,不少方言会让你摸不着头脑,但细听解释,你会大赞妙啊!

点击音频,来学青海话↓

有趣的青海话

00:00

01:45

这是一段青海河湟地区流传的童谣:“骨节儿骨节儿当当(‘骨节儿’是一种本地人儿时玩的骨头做的玩具),猫儿跳到上,缸扒到,水倒掉,猫儿姐姐来料,烙馍馍。”

童谣大意是:猫儿跳到缸上,缸被扒倒,水都被倒掉,猫儿变成一个小姐姐,给你做馍馍吃。

青海人把“我”称为“脑”,“我们”称为“脑们”,“他们”称为“家们”,“女孩”叫作“丫特”,“男孩”叫作“尕娃”。青海方言里“极好”叫作“攒劲”,比如:“矮油,内个谁谁谁家的尕娃可攒劲了!”“明白”叫“瓦清”,比如:“脑再说一次,你瓦清了吗?”去别人家做客,拎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对方会说:“来就来撒,包包担担的提上些抓里着!”“你不要再折腾人了”叫:“你再把闹嫑抓治啊!”外地人听青海话会觉得十分有趣,每句话说出口都像是在卖萌。

在青海,有一种厉害叫“歹”,有一种直爽叫“干散”,有一种速度叫“拉展”,有一种胆量叫“蝎子”,有一种满足叫“满福”,有一种心情叫“扇风”,有一种突然叫“猛砸砸”,“自己”叫“果家”,“小孩儿”叫“尕杂儿”。

想听地道的青海话,欢迎你来大美青海!

△西宁中心广场

13

飞跃的青海

每年7月初油菜花盛开,一望无际的金黄油菜花在青海大地开放,壮阔无边。不仅在于颜色的金黄,菜籽油和菜花蜜更是青海人的财富来源之一。

△“门源油,天下流”,门源县数十万亩油菜花让这里成了一个“金盆地”。

青海地处中纬度地带,太阳辐射强度大,光照时间长。从“光伏发电”到“光伏制造”,如今青海推进光伏产业布局“千亿级”产业集群,开展招商工作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扎根”高原。

△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光热电站

柴达木属狭长形开阔盆地,这里的全年风能可用时间在5000小时以上。在柴达木,金色的风沙化身为绿色的能源,不仅吹出规模巨大的雅丹地貌群,也吹亮千家万户的漫漫长夜。

△柴达木的风力发电厂

△青海龙羊峡大坝

资源富集,物产丰饶的青海,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聚力打造产业“四地”: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西宁站,是青藏高原最大铁路枢纽。

古老神奇的人文魅力传承千年,历久弥新。创新开放的时代元素应时而动,蓄势而发。大美青海,潜力无穷。

你去过青海吗?

分享你的青海印象~

编辑:刘思雨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