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9月25日电(黄维)大米是吉林省的“白金名片”,玉米是“黄金名片”,杂粮杂豆是“彩金名片”,而黑木耳是“黑金名片”。9月24日,“稻花香里说丰年”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汪清县领略“黑金名片”的魅力,赴龙井市感受万亩梨园丰收在即的喜悦,到和龙市享诗和远方的特色品味。
海报制作:黄维
木耳强县“出圈”忙
“东北好木耳,汪清占大半。”汪清,地处长白山东麓,气候温润、水质优良,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黑木耳的优良品质。
近年来,汪清把发展黑木耳等农特产业作为强县之本,木耳强势“出圈”,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助推加力。
(视频合作:中国吉林网)
汪清现有黑木耳专业镇6个、种植村121个,从事黑木耳产业的省、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专业合作社116家、家庭(专业)农场10家。年栽培总量达6.5亿袋,产量3.5万吨,产值34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吉林省首位。黑木耳种植户达1.4万,近4万人从事木耳采摘等相关产业,占全县有劳动能力农业人口一半以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网上销售、带货直播等方式,让黑木耳从大山深处“飞”进千家万户。
汪清黑木耳 黄维摄/新华网发
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森介绍,该公司与多个电商平台合作,黑木耳在一些知名主播的直播间中亮相,销量很好,公司还为此成立了电商部。2022年,木耳营业收入达到1.2亿元,共生产菌包3000万袋。今年也将迎来丰收年。未来,企业还将积极探索和延伸“木耳+旅游”等新兴产业链条。
“延边州黑木耳种植规模在14亿袋左右,产业链年总产值能达到76亿元,带动7000多户农户增收,每户每年增收3万元以上。汪清县种植规模占全州一半左右,种植和生产标准化程度做得最好。”延边州农业农村局园艺特产处处长刘经明说。
万亩梨园果正香
“海兰江畔果树成行!”采访团来到延边州龙井市万亩苹果梨园,亲眼目睹到歌词描绘的情景。这里有连绵20余公里的树龄达60多年的连片苹果梨树,是亚洲最大的标准苹果梨生产基地。
苹果梨树的枝杈上坠着沉甸甸的果实,红绿相间甚是好看,走在树下能嗅到苹果梨的清香,摘下一个,咬上一口,甜脆之间汁液满嘴,“皮薄、汁多、肉嫩,清脆、爽口、无渣,水分足,果香浓、味道甜。”大家点赞的同时,继续满足味蕾。
苹果梨树下的演奏 黄维摄/新华网发
苹果梨是龙井市一张绚丽名片。每年五月的“梨花节”和九月下旬的苹果梨“采摘节”,成为独具延边特色的朝鲜民族农耕文化的代表性节日,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观光赏玩。今年五一假期,龙井市接待游客34.2万人次,旅游收入1.03亿元。
“今年龙井地区的苹果梨将迎来丰收年。由于降水量较多,土壤水分充足,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果实发育。苹果梨的果实会比较大,品质也会比干旱年份好。最重要的是会比往年更好吃!”果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龙井苹果梨入选。
有丰收亦有诗和远方
干净整洁的村路,错落有致的朝鲜族风格庭院,别具特色的民宿,不时入耳的欢声笑语,放眼田野的满目金黄……海兰江畔,延边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景色如画,游客来此寻找“诗和远方”。
“五年前,光东村主要为来往长白山的游客提供地接用餐等服务,后来,我们开拓思路,成立村民演出队,为游客提供舞蹈表演。接着与和龙市政府合作,陆续将村里空闲的60栋房屋改建成朝鲜族民宿。现在的光东村,已由旅游‘中转站’变成了旅游‘目的地’。”延边光东朝鲜族民俗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丽娜说。
杨丽娜在介绍光东村旅游产业发展(2023年6月29日摄) 黄维摄/新华网发
光东村聚焦现代农村田园旅游,采取“企业+村集体+村民”的运营模式,形成“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民宿”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助力乡村振兴,带领更多的村民走上共同致富路。
满眼金黄,丰收在即 黄维摄/新华网发
近年来,每年有15万左右的游客来村游玩,村民参与歌舞表演、经营民宿、参加分红。人均每年旅游收入在5000元左右。2022年,光东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25.75万元,比2015年增长近15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
“今年五一假期,光东村接待游客2.7万人次,民宿住宿1000人次。即将到来的十一假期更值得期待,目前通过携程等平台预定我们民宿的游客很多,民宿已经定出去一半了,很快要‘一房难求’了。”村党支部书记金宪说,今年是个丰收年,村里种的水稻增收已成定局,而丰收的不仅是农业,还有文旅产业。
编辑:呼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