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深沟高壑找路子,敢教日月换新天

时间:2020-09-15 23:40:35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海:深沟高壑找路子,敢教日月换新天

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偶遇吕有荣,时隔四年,吕有荣一家早就搬出了大山,住进了整洁敞亮的班彦新村。从旅游扶贫到光伏扶贫、从拉面经济到“拉格日模式”,高原青海,早已不是昔日“穷山恶水”的遥远地方。青


2016年8月23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偶遇吕有荣,时隔四年,吕有荣一家早就搬出了大山,住进了整洁敞亮的班彦新村。

“儿子搞养殖,老伴刺盘绣,一家人年收入几万元,政策好着嘞!”8月21日,初秋暖阳洒进吕有荣的新家,怀抱小孙子,这位昔日的“穷老汉”笑开了花。

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扎巴镇本康沟村服装加工厂,吸纳了村中37名非贫困户和8名残疾人在家门口就业。何星辉 摄

从旅游扶贫到光伏扶贫、从拉面经济到“拉格日模式”,高原青海,早已不是昔日“穷山恶水”的遥远地方。既是经济小省又是生态大省,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的青海,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8月17日至21日,科技日报记者深入青海各地,听一曲曲小康路上的“蝶变音符”,鸣奏着青藏高原脱贫攻坚的最强音。

扶上路、稳得住、能致富

青海贫瘠的土地难以孕育富民的产业,产业基础薄弱、产业路径狭窄一直制约着脱贫致富的进程。面对现状,如何立足区域实际和资源优势?青海的答案是: 近60%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到县、到村、到户扶贫产业体系,发展牦牛、青稞、光伏、乡村旅游、民族手工艺“五大”特色产业,积极培育绿色增收“新极点”,产业收入已占到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

贫困群众搭上了旅游脱贫的“顺风车”,再也不用出门谋生打工,有人开起农家乐、有人做起服务员、有人通过培训当上厨师,实现家门前创业就业。在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乡东至沟村旅游产业园,39岁的赵文科是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成了地方脱贫致富带头人。2016年,赵文科自筹9400元,加上产业扶贫项目补助的3.24万元,他购买了1辆双排货车,开始贩卖蔬菜,当年实现脱贫。此后,赵文科种植当归、开农家乐,干得有声有色,至今年收入已达10余万元。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雪山乡,牧民扎西放下“牧鞭”,开起了藏餐吧。2015年,他卖了100多只羊做启动资金开了餐馆。2016年至2017年,扎西的妻子措毛参加县里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提升了烹饪技能,现在能做很多藏菜、川菜。仅靠这间餐吧,扎西一家一年可收入五六万元。

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

76岁的麻宝琴是“土族盘绣”青海省级非遗传承人,她所在的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为中国唯一土族自治县,盘绣则是流传在这个人口较少民族中,传承在母女之间的独有绣法。

“十多年前,自己背着盘绣作品,到附近的景区售卖,开了姚马村先河。”看到麻宝琴尝到的“甜头”,在互助县东沟乡姚马村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加入了绣娘的行列。

截至目前,互助县从事盘绣手工技艺的绣娘5000余名,年加工盘绣品约10万余件,销售收入2200万元。

依靠“良好生态”,“拉格日”模式正在绿水青山中实现富民梦。黄南藏族自治州宁秀乡拉格日村地处海拔3400米的青藏高原,曾经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集体经济薄弱、牧民深度贫困的牧区“穷村”。 2011年,拉格日村在理事长俄多的带领下,探索以股份合作的方式发展生态有机畜牧业,组建生态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017年以来,该村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专业合作社成功转型升级成为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牧业变产业,牧民变股东,社员变职员”,为草原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拉格日方案”。

拉格日这样一个过去极度贫困的高原牧区村庄,长期游牧传统的牧民定居下来,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总收入超1200万元,一个生态极度脆弱的高原草地实现了划区轮牧、以草定畜、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

青海五成贫困人口吃上“阳光饭”

一场阵雨过后,占地面积887亩的西宁市湟中区“十三五”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赛朵电站”远看闪闪发光。大家都说,这是在田野里建起了一座“阳光银行”。每天12万度的发电量,9万多元发电收益,让光伏发电项目改变着这里的面貌。

截至2020年5月底,“赛朵电站”发电总量已达6854万度,收益5140万元。湟中区将156个贫困村全部纳入光伏扶贫工程实施范围,整合资金2.5亿元,总装机容量34.1兆瓦,并于2018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运行。

青海全年日照时间2500至3650小时,太阳能可开发量超过30亿千瓦,将“阳光”变“存折”成为近年来这一地区脱贫攻坚的“特色菜”。

通过发展光伏扶贫产业,目前,青海省累计建成光伏扶贫项目,总装机规模73.16万千瓦,年发电产 值预期8.8亿元,扶贫收益5.7亿元,带动7.7万户28.3万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52.5%。

如今,光伏扶贫产业作为青海省优势主导产业,纳入“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布局,已成为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新引擎。

截至2019年底,青海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162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实际减贫53.9万人,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99元,年均增长9.7%,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199元增长到8921元,年均增长4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

【编辑:叶攀】

编辑:樊婷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 书店的N种样子

    忒色 如今,西安还有不少像万邦古旧书房一样的古旧书店,它们开辟出了一个平静独处的角落,为喜欢古旧书的读者留下一方精神家园 2024-04-23

  • 韩城:千年古城传新韵

    忒色 1991年,韩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成立,出台《韩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强化对古城的保护 2024-04-22

  • 繁花似锦 秦韵悠长

    忒色 图为4月14日航拍宁陕县秦岭乡村绿道一角 2024-04-18

  • 曲江文旅2024长安踏春季活动启动

    忒色 穿着华服的“花神”翩翩起舞  4月14日下午,12位身着华服的“花神”现身大唐芙蓉园并巡游,这也意味着曲江文旅2024长安踏春季活动正式启动 2024-04-16

  • “陪拍”消费成西安年轻人时尚潮流

    忒色 一位“00后”“陪拍师”小张告诉记者,最近公园里不少来拍照的人手里拿着反光板、相机,甚至还带了小板凳、折叠梯——这其中很多都是“陪拍师” 2024-04-16

  • 西安打造“微短剧好莱坞”的无限可能

    忒色 演员市场成熟、拍摄场景丰富、制作公司水平在全国都称得上数一数二,西安发展微短剧产业十分有优势 2024-04-16

  • 在农科城奋力奔跑

    忒色 赛事期间,杨凌示范区酒店延迟至15时退房,新增7辆“杨马”专列,赛前赛后安排摆渡车,为参赛选手提供免费营养早餐……今年的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上,还有4120名青年志愿者活跃在赛场各处,提供赛道补给、线路引导、物品发放、医疗救助等服务 2024-04-15

  • 彩鹮的小伙伴也来啦

    忒色 两只彩鹮现身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供图    本报讯 (首席记者 龚伟芳) “彩鹮的小伙伴也来啦!”近日,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又传来好消息,在清明节假期刚刚现身的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彩鹮,引来了另一只彩鹮小伙伴,让人大呼惊喜 2024-04-11

  • 在西安赴一场和飞鸟的约会

    忒色 努力营造全社会保护候鸟良好氛围  眼下,随着夏候鸟的陆续抵达,众多鸟类已开始进入繁殖期,西安迎来新的观鸟季,除了有关鸟类的新发现外,如何保护鸟类、更好地爱鸟也尤为引人关注,这些点点滴滴都折射着西安这座城的生态自觉 2024-04-11

  • 花式出游 拥抱春天

    忒色 4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4年清明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花为媒”促进城市休闲和乡村旅游发展,赏花、踏青、乡村、露营、美食等主题游需求旺盛 2024-04-11

  • 年轻人的新潮流

    忒色 如今,“旅游搭子”“健身搭子”“通勤搭子”“逛街搭子”等“搭子”社交逐渐流行起来,成为都市年轻人日常的生活方式 2024-04-11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