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故乡春

时间:2020-03-28 14:07:19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重逢故乡春

一头是务工地天津市滨海新区,一头是故乡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杨家寺镇中川村,每年春节,他匆匆往返相隔近1500公里的两地,只感叹时间太快、团聚太短。过去人们常种玉米、小麦,收成不咋好,很多土地都撂荒了,年轻人外出务工谋生计,村子越来越“老”。一


马守礼有十几年没见过故乡的春天了。

一头是务工地天津市滨海新区,一头是故乡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杨家寺镇中川村,每年春节,他匆匆往返相隔近1500公里的两地,只感叹时间太快、团聚太短。

年后村里疫情防控抓得严,天津是去不了了。“不能干坐着,家里还要生活。”马守礼寻思找点活干。

杨家寺镇是高寒山区,平均海拔超过1700米。过去人们常种玉米、小麦,收成不咋好,很多土地都撂荒了,年轻人外出务工谋生计,村子越来越“老”。

“上面有老人,下面有两个娃娃,家门口也没啥打工的地方。我就去天津跑运输了,要装货卸货,干的是下力气的活儿。”马守礼说。

近五六年返乡,他看到村上渐渐有了变化。一座座钢架大棚拔地而起,还种上了稀罕的秋葵等蔬菜。有人不出去打工了,在村上的种植合作社找活干。马守礼家的10亩土地也流转出去了,每亩年流转费500元。

今年过年回来,他发现村上建了一个巨大的联栋智能温室。一问,竟然有2.4万平方米。

“要不去这儿试试?”大年初十,马守礼就在家门口的金土地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上岗了。51岁的他看上去强壮精干,平时给蔬菜浇水施肥,前两天修整了温室里的路面。“葡萄藤架也支起来了,杨家寺太冷,只能在大棚里种葡萄,技术员会上门指导。”

何甲奇是金土地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3年,他偶然来到杨家寺镇,眼前是大片大片的撂荒地。“农民世代靠土地生活,撂荒太可惜。第二年,我就流转了176亩土地试着种菜。”

在高寒山区种菜不易,何甲奇遇过波折、赔过钱。从大田种菜改为大棚种菜后,合作社开始快速发展。起初种包菜,后来种黄瓜、辣椒、秋葵,今年还尝试种起花卉。如今,合作社共有大棚312座,联栋智能温室2个。

“产业发展起来了,也就有了更多岗位。今年雇人比往年翻了一番,有80人。年纪大的、不方便外出务工的都能有活干。在我们这儿年纪最大的有60多岁。”何甲奇说。

曾做灯饰生意的李欣也在杨家寺镇流转土地,第一次种起大棚樱桃。这几天,樱桃看上去还像翠绿的小枣儿,一簇一簇,繁盛极了。“大棚樱桃能早上市一个月,避开高峰,更有优势。”

李欣说,他们流转了200户的土地,其中贫困户30户。长期用工10来人,季节性用工四五十人。大棚里的活不重,老年人也能干。

目前,杨家寺镇近60%的耕地实现流转,共达2.4万亩,建成10个合作社和2个家庭农场,仅大棚就有近2000座。

种菜6年来,杨家寺镇年产蔬菜达到7000余吨,产值约1500万元。蔬菜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年发放务工费300万元以上,加快了全镇脱贫步伐。

原本只是在空档期找活干的马守礼决定留下来。他说,现在一个月挣3000元,虽比在天津务工挣得少,但能照顾上家里,活也不重。“家里老人82岁了,还是在身边安心。以后就在家门口打工了。”

绿染柳梢,杨家寺的春天来了。(新华社记者张玉洁)

编辑:王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