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响应!走近疫情下的武汉“火眼”实验室丨聚焦科技抗疫一线

时间:2020-02-17 13:39:55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4小时响应!走近疫情下的武汉“火眼”实验室丨聚焦科技抗疫一线

“‘火眼’实验室用到了华大智造MGISP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进行核酸提取,能大大加快提取阶段的通量速度,一次能处理几百上千个样本,上机后完全无人工干预,自动化提取环节仅耗时一小时,可大大加快规模化样本检测速度


1ebd51284f353d2de1db8d4baae898a1.jpeg

陈曦

2月14日凌晨0:34,武汉“火眼”实验室样本接收组的胡高高接到新洲疾控中心的电话,说很快将有446例样本送过来检测。放下电话,胡高高马上和统筹组的王静反馈,王静立刻安排样本中心、提取组做好相应实验准备……

24小时响应已经成为“火眼”实验室的工作常态。“火眼”实验室由武汉华大医学检验所团队运营,建成以来,“火眼”实验室为武汉及周边城市提供了充足的检测能力,为发热病人的确诊、高危人群的排查、疑似病例的甄别、隔离阳性感染者、保护阴性健康人群提供精准的判断,成为“雷神山”“火神山”“方舱”等众多抗疫堡垒名副其实的前哨。

截至2月15日6点,武汉华大医学检验所团队及其运营的“火眼”实验室已累计接收包括武汉在内的湖北其他地区超2.4万人份的检测样本。其中,“火眼”实验室目前已火力全开,从2月5日试运行以来检测近2万例。

高强度工作,只为检测结果能更快交到医生手中

b9672baa01249c4958e6ab8575e3a0ff.jpeg

“火眼”实验室内景

“我们已做好充分准备,根据武汉及湖北其他地区疫情防控需求高效运转,确保万人份/天的检测能力,甚至更高。”华大基因武汉实验室负责人、“火眼”实验室主任田志坚介绍,核酸检测排查,是确保防疫工作者健康、防疫部署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火眼”实验室还能够进一步承担规模更大的复产复工人员的科学排查工作。

“样本通常集中在晚上送到,不少会到凌晨才送来,有时凌晨三四点钟还有送样。”华大华中地区负责人朱师达说,每当夜深人静别人都在休息的时候,却是“火眼”实验室里最忙碌的时刻。从样本接收,录入系统,到交付结果,平均需要六至七个小时。“我们基本能做到,早晨八点之前交付前一天所有样本的检测结果。”

“说起检测时间,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检测一个样本,不是两三个小时就能出结果吗?”朱师达解释,这是检测单个样本的理论时间,就像在火车站买票,一个人买一张票只要半分钟时间,但是一万人在一个窗口买票,花的时间就会很长,为提高速度就必须有更多窗口来处理。规模化检测和单个检测实验不一样,里面涉及很多流程。

“核酸检测过程中,分装和核酸提取环节危险性最大,样本中除了咽拭子、鼻拭子,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痰液,这是传染风险最高的一种样本。痰液黏稠,如果带有病毒,也会比其他样本含量更高。”朱师达说,因为要直面样本,因此检测工作属于高危操作,检测人员需要和进入红区的医护人员一样,进行高等级的个人防护。

为保证“火眼”24小时响应,实验检测班组实行三班倒,保证随时有人。这也意味着,检测人员穿上防护服之后,会在实验室里待上近8小时,这期间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上厕所。

720a27a149d3c986632a8a35ffb760f0.jpeg

“火眼”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二级生物安全柜进行测试。

为了保护检测人员,高危环节放进了P2负压实验室进行,整个提取操作也是在生物安全柜内完成。“操作空间比较小,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再对小试管进行操作,真的是个‘技术活’。”检验员郝莺歌说。

目前还在读大四的郝莺歌,是武汉华大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的实习生。作为非正式员工,疫情之下她本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这位姑娘和其他三位来实习的男生都选择了留下参加战“疫”。今年春节是郝莺歌第一次没回家过年,怕爸妈担心,她只和爸妈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加班。

50befb2e5b88a762703008e6bff3aca2.jpeg

郝莺歌的朋友圈

“爸妈和我视频的时候,我爸对我说‘想留下就留下,但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管发生任何事,给我打电话,我马上过去接你’,我听见爸爸的声音哽咽了,我看见妈妈的眼圈红了。”郝莺歌说着,眼圈也有点红,但是她的眼神中也透露出无比的坚定。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实验室的检测人员度过了很多不眠之夜,他们在深夜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只为迎着黎明的朝阳,把样本的检测结果尽快送到医生的手中。

流程不断优化,科技的力量缩短交付周期

“早晨出结果也是考虑到临床的需要,让医生和患者尽早得到消息。为了提高效率,我们最大限度优化、压缩自己内部的流程和时间,但是前提是保证质量。”朱师达说。

样品信息录入与核对。

“从流程上讲,有三个技术环节比较限速。”朱师达介绍,“一是样本的核对和信息录入阶段,各地医院和社区取样时,很多信息不全或不清楚,核对信息会花费我们很多时间。因此,我们的工作人员想到为前端取样提供条码,加强对样本的信息化管理。虽然这样会增加我们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是可以大大加快信息核对时间,缩短检测流程一个小时甚至更长。”

二是在提取阶段。核酸提取是检测的关键步骤,把里面的RNA提取出来,这一步小型实验室主要靠手工方法进行提取,步骤繁琐,还会受人为影响。“‘火眼’实验室用到了华大智造MGISP自动化样本制备系统进行核酸提取,能大大加快提取阶段的通量速度,一次能处理几百上千个样本,上机后完全无人工干预,自动化提取环节仅耗时一小时,可大大加快规模化样本检测速度。”朱师达介绍。

c110c2c90ec0b3ba841c46bb9db6c3a0.jpeg

推迟婚期,来到办公室加班的谢燕霞

为了能让先进技术早日应用,来自华大智造团队的谢燕霞,推迟了自己的婚礼。每天上百个微信电话,她嗓子沙哑,却顾不上喝口水。“测序系统产品要申请紧急审批程序,没办法,一个原本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的工作,压缩到了一个春节。不过我觉得,比起一线的医护人员,我真的不算辛苦。”谢燕霞真诚地说。

三是在最后结果的审核和报告生成阶段,强大的IT团队在后台做支持,一方面基于已经很完善的信息系统,同时也针对这次应急检测的需求,增设服务器,优化整个IT系统和流程。

“这三部分通过应用科技手段,极大缩短了整个检测交付周期流程,让我们‘快工也能出细活’。”田志坚欣慰地说。

“会有一些检测结果的Ct值(PCR结果指标)在38-40之间,我们称之为‘灰区’,不能直接判定是阴性还是阳性,‘灰区’结果样本就要重测,第二次再看它的结果,如果两次测试没有确定结果,说明这个样本可能存在一定问题,需要重采样。”朱师达解释说,PCR的反应原理就是通过多次循环扩增,让特殊核酸序列呈几何倍数的增加,40个循环是检测的标准,确定的时间是一个半小时。很多低病毒载量样本,一般要30个循环才能被检测到,达到最基本的检测线,循环数和时间是要有基本保障的。“火眼”实验室尽管面对巨大量的检测样本,仍然严格对每一个样本负责。

实验室团队奋战,舍小家为大家保一方平安

“火眼”实验室建筑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其中,核心实验区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严格按照P2(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设计。这么大面积、高规格的实验室仅用了5天时间就建成了。由于时间紧迫,建设工期短,实验室的设施也分出了“三六九等”,即优先保证实验室里与检测相关设施的完善,很多非检测必须设施还都没有到位。

d5ce601b4cb74a7d9095142396115340.jpeg

实验室里乐观的“大白”们

“比如目前检测实验室里还没有安装暖风空调,但还必须按要求进行通风换气,因此实验室里冷风嗖嗖地吹。很多检测人员为了御寒,就把羽绒服穿在防护服里面。这样一来,非常臃肿,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检测的操作难度。”田志坚说,“不过大家都很乐观,还互相调侃,我们看起来都像卡通人‘大白’了。一家爱心企业听说后,还给我们的检测人员捐赠了200件羽绒服,我们非常感谢他们。”

与实验室核心区域的“高大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验室的休息区和办公室都非常简陋。“为了保证检测人员能有充沛的精力进行检测工作,我们每天都会保证他们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但是其他的工作人员就没有这个待遇了。因为我们还有很多员工分散在外地,因此人手非常紧张。”朱师达说,大家基本上都吃住在实验室的办公室里,座位不够,就蹲着或站着吃盒饭,困了,就找个椅子闭眼休息一会。

abb1d0cf51c4dc8f90f9563af837e10e.jpeg

朱师达(左)和田志坚(右)在实验室外吃盒饭。

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连续高强度工作,克服了非常多困难。吴昊负责实验室的统筹协调工作,此时的他,已经将近70个小时没睡一个整觉了。尽管开车5分钟就能回家,但他也没回去看看不满一岁的孩子和老人。“我妻子是武汉第六医院的医生,这次也在一线工作,由于我们都回不去家,因此就狠狠心给孩子断了母乳。”吴昊说起对家人的牵挂,一连串说了8个“特别”担心,“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春天早点到来,让我儿子也能早点看到妈妈。

“很多实验员舍小家为大家,即使家住武汉,也不回去,就近住宿舍。大家最奢侈的愿望就是什么时候能理个发?”朱师达笑着说,最后大家自力更生,用宝宝剃发器自己修剪发型,虽然手艺不过硬,不过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火眼’实验室,起名之初就是希望实验室能用它的‘火眼金睛’,‘保阴’(保障阴性人群正常生活)、‘隔阳’(隔离阳性患者,让疑似人群尽早确诊),与‘火神山’‘雷神山’一起,组成坚强的抗疫堡垒,保一方百姓平安。”田志坚的语气中透着坚定。

编辑:高政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 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朱鹮

    忒色 4月9日上午,在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今年首只人工孵化朱鹮顺利破壳 2024-04-25

  • 书店的N种样子

    忒色 如今,西安还有不少像万邦古旧书房一样的古旧书店,它们开辟出了一个平静独处的角落,为喜欢古旧书的读者留下一方精神家园 2024-04-23

  • 韩城:千年古城传新韵

    忒色 1991年,韩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成立,出台《韩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强化对古城的保护 2024-04-22

  • 繁花似锦 秦韵悠长

    忒色 图为4月14日航拍宁陕县秦岭乡村绿道一角 2024-04-18

  • 曲江文旅2024长安踏春季活动启动

    忒色 穿着华服的“花神”翩翩起舞  4月14日下午,12位身着华服的“花神”现身大唐芙蓉园并巡游,这也意味着曲江文旅2024长安踏春季活动正式启动 2024-04-16

  • “陪拍”消费成西安年轻人时尚潮流

    忒色 一位“00后”“陪拍师”小张告诉记者,最近公园里不少来拍照的人手里拿着反光板、相机,甚至还带了小板凳、折叠梯——这其中很多都是“陪拍师” 2024-04-16

  • 西安打造“微短剧好莱坞”的无限可能

    忒色 演员市场成熟、拍摄场景丰富、制作公司水平在全国都称得上数一数二,西安发展微短剧产业十分有优势 2024-04-16

  • 在农科城奋力奔跑

    忒色 赛事期间,杨凌示范区酒店延迟至15时退房,新增7辆“杨马”专列,赛前赛后安排摆渡车,为参赛选手提供免费营养早餐……今年的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上,还有4120名青年志愿者活跃在赛场各处,提供赛道补给、线路引导、物品发放、医疗救助等服务 2024-04-15

  • 彩鹮的小伙伴也来啦

    忒色 两只彩鹮现身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供图    本报讯 (首席记者 龚伟芳) “彩鹮的小伙伴也来啦!”近日,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又传来好消息,在清明节假期刚刚现身的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彩鹮,引来了另一只彩鹮小伙伴,让人大呼惊喜 2024-04-11

  • 在西安赴一场和飞鸟的约会

    忒色 努力营造全社会保护候鸟良好氛围  眼下,随着夏候鸟的陆续抵达,众多鸟类已开始进入繁殖期,西安迎来新的观鸟季,除了有关鸟类的新发现外,如何保护鸟类、更好地爱鸟也尤为引人关注,这些点点滴滴都折射着西安这座城的生态自觉 2024-04-11

  • 花式出游 拥抱春天

    忒色 4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4年清明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花为媒”促进城市休闲和乡村旅游发展,赏花、踏青、乡村、露营、美食等主题游需求旺盛 2024-04-11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