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南部的三亚市等地区有一片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每年九月到第二年五月,全国各地几千名农业科技人员都会来到这里,利用典型的热带气候和优越的生态条件进行农作物种质创新、品种选育等科研工作。
南繁事业从5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持续了60年,为我国种业创新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几代南繁人的奋斗故事。
湖南省农科院南繁基地落户海南三亚已经四十多年了。研究员阳标仁每到冬天都要在这片稻田里忙活上大半年,研发培育新的水稻品种。作为这样的科研“候鸟”,他已经坚持了十一年。
湖南省农科院水稻所研究员 阳标仁:在湖南进入十一月份气温很低了,水稻就不能生存。在这边南繁,可以加一代,(培育一个新品种)本来需要十年的,在这边五年就可以出一个品种。
最近阳标仁得到一个好消息,国家加大了对南繁基地的保护和建设,他所在的这片水稻育种基地的水利设施将得到高标准改善。
阳标仁:我们盼着改善这个(水利设施)。大田种植可能不要那么多水,但是我们这个每个(品种)需水的条件量不一样,如果能改善这个基础,很有帮助。我们以后会轻松很多。
气候温暖 成为农业育种加速器
海南南部的三亚等地区因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成为农业育种的加速器。每到冬天,这片南繁基地就会汇聚全国各地的农业科技人员。随着海南经济的发展,为了确保南繁育种的土地,这几年国家规划了20多万亩的南繁保护区,以高标准改善建设南繁基地。这几天三亚南繁科研院院长柯用春就为了这件事四处奔走忙碌。
三亚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 柯用春:南繁最核心的就是科研人员要农田,要基本的地。所以呢,为了让他们有个更好的科研的环境和生产的环境,保障他们旱涝保收,中央和省和市都非常重视,要加强南繁基地的建设。
肩负使命 科研人员常年艰苦奋斗
从50年代起第一批农业技术专家来到三亚,六十年来我国的南繁事业从来没有间断过。我们在田间碰到了78岁依然坚守在科研一线的谢华安院士。他告诉我们,建国之初我国水稻亩产只有100多公斤,根本无法满足全国人民的口粮。当年农业科技人员就是抱着让全国人民吃饱饭的使命感来到三亚。
中国科学院院士 谢华安:我是农家出身的,我小的时候受过饿,懂得吃饱饭是多么重要啊,所以我把为大家有一碗饭吃而努力,作为我的目标。
那时候海南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科研人员有的睡在仓库里,每天伴着化肥农药和机油混合的味道入眠。有的只能在田边搭一个简易窝棚,忍受蚊虫叮咬,一住就是大半年。
谢华安:虽然环境很艰苦,我们大家还是忍受了。为什么忍受,我要搞科研,目标就一个,所以这个确实是事业心在激励着大家能那么吃苦,那么发奋。
深受感动 当地人民主动提供支援
南繁科技人员的执着也感动着海南人民,老百姓自发上山砍柴为科技人员搭建木床让他们尽量住得舒服一些。在粮食紧张的情况下,当地政府依然保证每个月给每位南繁人员供应半斤肉。
中国科学院院士 谢华安:这是他们充分考虑到整个国家利益,为整个南繁事业他们做了很大的牺牲。我作为一个南繁人员来讲,我对海南人民当初那么支持,我是很感动的。
就在科技人员和当地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南繁事业创造了奇迹。70年代,袁隆平等科学家正是在三亚培育出了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那时候,来海南南繁的科技人员最多达到了6万人,诞生了棉花、玉米、瓜果等一批重要科技成果,产生了谢华安、吴明珠等一批院士级农业科学家。
南繁基地:建设中国种业硅谷
如今,接力棒传到了新一代南繁人手中。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亚,考察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给南繁人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
三亚市市长 阿东:总书记提出来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我国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一定要建设成为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继续奋斗 从种业大国迈向种业强国
按照总书记的嘱托,在三亚崖州湾,一座南繁科技城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这里将聚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机构、大学、种业集团,形成中国种业产业链的最新前沿。
三亚崖洲湾科技城管理局筹备组 童立艳:把我们的种业从一颗种子变成一个产业,从单一的链条变成整个系统的产业链条,使我们科研的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2019年4月11日国际水稻论坛在三亚开幕,来自18个国家的水稻专家汇聚一堂。年近九十的袁隆平院士也亲自出席了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国家把南繁工作提得很重要,斥巨资把南繁条件搞好,巨大的变化,肯定很高兴啊。
编辑:辛超
忒色 209路由凤城六路西口发车,经朱宏路、凤城七路(去)、凤城五路(回)、明光路、凤城四路、贞观路、凤城二路、太华路、华清路、东城大道至十里铺公交调度站 2021-01-19
忒色 陕西省专业气象台预计,受短波槽影响,预计20日我省中南部有一次弱降水天气。 2021-01-19
忒色 记者从陕西历史博物馆了解到,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保障群众安全顺畅参观,2021年春节假期中除2月11日(除夕)闭馆一天外,2月12日(初一)至2月17日(初六)正常开放 2021-01-18
忒色 2021年,西安将新增学位10.8万个,到7月底招聘教师7000名以上 2021-01-18
忒色 神木—西安动车组将于1月20日正式开行,全程6小时36分 2021-01-18
忒色 以最受关注的抗癌药为例,2018年国家医保局组织开展了抗癌药专项准入谈判,最终17种药品谈判成功纳入目录,并于2020年底协议到期 2021-01-18
忒色 陕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7395元,增长到2019年的24666元,增长41.8%,年均增长9.1% 2021-01-18
忒色 14日的西安晴空万里,但是冷空气已经打包发货了。随着一股强冷空气到来,西安最低温下降6~8℃,17日凌晨,城区最低温降至-7~-5℃。 2021-01-15
忒色 2021年春运将从1月28日开始,3月8日结束,共计40天,在疫情零星散发的背景下,春运客流量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2021-01-15
忒色 天(1月14日)下午,一则关于肉夹馍的话题#麦当劳肉夹馍被曝肉量极少#冲上热搜。原来,知名快餐连锁麦当劳近日推出了新年限定新品——肉夹馍。 2021-01-15
忒色 今天(1月15日)上午,西安东城豪庭经适房项目A区进行公开摇号,现场参与摇号人员有西安市公证处、西安市住房保障部门、灞桥区住房保障部门、购房人代表等人。 2021-01-15
忒色 记者从今天(1月15日)召开的陕西省交通运输工作会上,2021年陕西交通建设的“小目标”也揭开面纱。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