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层林尽染。10月28日,在陕西省宁陕朱鹮野化放飞基地,一只只朱鹮时而展翅飞翔,时而悠然散步,勾勒出一幅优美画卷。
“今年以来,我们基地成功救助了本地及来自石泉、汉阴等地的8只鸟。”基地负责人李夏说。
地处秦岭南麓腹地的宁陕县,森林覆盖率高达96.24%,广袤的山林成为鸟类栖息繁衍的家园。今年,宁陕县组建野生鸟类保护及专项打击行动工作专班,县公安、林业、市场监管等部门组成工作组开展“清风行动”“网盾行动”,对全县的农贸市场、土特产店、养殖基地等重点场所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
“凌晨进山巡查,傍晚才能返程。”10月26日,宁陕县龙王镇林业干部邓春超指着肩上的红外相机说,“看着鸟儿在这里栖息,再累也值。”每周只要不下雨,邓春超都会和同伴一起巡山,查看红外相机记录的野生动物活动情况,观察有无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现象。
在推进鸟类保护工作中,宁陕县创新建立“县级督导+镇域联动+村级巡查”的联防机制,做到联防联控,全域覆盖,信息互通。
“今年,我们联合宁陕县动物管理站、陕西省宁陕朱鹮野化放飞基地现场处置,成功救助2只受伤的鸟。”宁陕县城关林业派出所所长常建军介绍。
宁陕县还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广泛开展宣传。各镇各行业部门发放通告、动物保护画册6万余份,执法人员进社区、村组、校园开展宣讲56场。每天早中晚,县城调频广播与乡镇应急广播都会播报爱鸟护鸟知识,营造了野生鸟类保护的浓厚氛围。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宁陕县专项工作组已开展暗访与专项执法6次。“现在我们都晓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好它们,维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10月28日,宁陕县筒车湾镇七里村村民易琼红参加完巡山护林后对笔者说。
从红外相机捕捉的鸟类身影,到群众主动救助受伤鸟儿的暖心场景,宁陕县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让爱鸟护鸟成为秦岭生态保护的生动注脚。目前,全县珍稀鸟类种群数量全面增加,仅朱鹮就从2007年野化放飞时的26只增加至500余只。(通讯员 姜方平)
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