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中国农科城杨凌示范区再次吸引世界目光。
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将于10月25日启幕。目前,这座小城处处透着忙碌与期待。
本届农高会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吸引近50个国家的1800余家企业参展。
从1994年首届地方性专业展会起步,农高会如今已跃升为享誉全球的“农业奥林匹克盛会”,成为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平台,更见证着陕西以科技赋能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来自渭南的种粮大户王立国是农高会的“老朋友”。
“十几年前我第一次来杨凌参加农高会的时候,现场布置、活动设置相对简单一些。最近几年,农高会的气质明显不一样了。我们不仅能现场体验智能农机、智慧农业系统,还能面对面和国内农业专家交流先进农业技术,每次来都觉得收获满满。”10月13日,即将再次到杨凌逛展会的王立国兴奋地说。
这份感慨,道出了农高会的蝶变。
和王立国一样,陕西华圣现代农业集团种苗营销公司总经理石伟也见证了农高会的成长。
陕西华圣现代农业集团种苗营销公司是一家业务覆盖矮砧密植苹果苗木研发、繁育、销售及示范种植的企业。自2015年首次参展至今,企业通过农高会认识了不少合作伙伴。
“在农高会上,我每年都能结识很多新朋友,而且都是优质客户。这对企业开拓市场、快速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石伟介绍,企业在农高会累计签下的苗木订单已超600万株。
石伟觉得,农高会就像企业的“成长合伙人”。“未来,我还会继续参加农高会,希望在杨凌有更多新收获、新体验。”石伟坚定地说。
这份信赖,源于农高会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
从展示成果到对接需求,从单点推广到全链赋能,面对农业发展新趋势,近年来,农高会的展示重心持续向尖端领域延伸,植物工厂、数字农业、基因编辑等技术从概念走向应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种子”正通过农高会平台播撒在更广袤的田野。
去年,第31届农高会设置首届睿抗(杨凌)全球农业机器人应用赛,开沟、除草、施肥机器人各显其能,引来阵阵惊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瑞阳”“瑞雪”“瑞香红”等苹果新品种,通过农高会迅速推广,助力果农增收致富;农业物联网平台、无人植保机等“黑科技”集中亮相,并通过展会搭建的桥梁走到农户身边……这些科技成果在农高会助力下,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不仅是中国农业企业的“成长合伙人”,经过多年培育,农高会也成为国际农业合作的“友谊桥梁”,中国农科城的“国际范儿”越来越足。
“我很喜欢这里,观众非常热情。希望我们的产品能通过杨凌农高会进入中国市场。”去年首次参加农高会后,巴基斯坦展商穆罕默德·阿米尔说。
这份期待,背后是农高会愈发突出的影响力。
如今,越来越多客商看好“农高会”品牌,借助农高会平台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从第28届首次实现中英俄三语全球直播,到第31届实现上合组织国家全部参展,再到本届近50国企业聚集,农高会已成为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展示推广、国际农业交流合作的高能级开放平台。
举办32年,农高会累计吸引了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家涉农企业和科教单位参展,累计促成投资与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本届农高会期间,将同期举办上合组织农业博览会,促进上合组织国家经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为全面提升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品牌化水平,本届农高会由中国农业展览协会、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中国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协会、中国农业国际交流协会、杨凌会展集团共同主办,将进一步推动农文、农商、农旅深度结合,让展会更专业也更接地气。
除了5天会期外,本届农高会迎来重大模式创新,将实现“365天永不落幕”。
“我们在农高会A馆设立‘常年展’,采用‘5天展会+360天商超及体验区’模式运营,助力农产品展销与乡村产业振兴,真正让农业科技‘看得到、摸得着、听得懂、学得会、带得走、用得上’。”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刘仲山说。
今天的农科城,正敞开怀抱迎接五湖四海宾客。这里有农业科技“破圈”的温度,有合作共赢的诚意,更有中国农业面向未来的底气。
10月25日,让我们相约杨凌,共赴金秋农科盛宴。
记者 付玉玮
编辑:韩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