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守正不守旧 融合谱新篇

时间:2025-08-04 08:22:23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陕北民歌:守正不守旧 融合谱新篇

飞出沟壑 唱响云端“相约宝塔山,听见大陕北!”7月26日晚,随着陕北民歌歌手刘妍的开场词,当天的“宝塔山下唱民歌”活动正式开始

33fd139760e92ba1a4d0a495ad0f5406.jpeg

“宝塔山下唱民歌”演出现场(7月24日摄)。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7月25日,《印象陕北》沉浸式演出的舞台上,演员动情地演唱着经典陕北民歌《三十里铺》,字里行间的牵挂漫过舞台,令观众沉醉。

陕北人的歌声是从黄土里刨出来的。高亢悠扬的旋律,展现了黄土高原的壮阔风貌,记录了社会生活与时代变迁,抒发了陕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古老的陕北民歌与现代音乐融合,或与游戏碰撞,正以崭新的姿态,在大众视野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飞出沟壑 唱响云端

“相约宝塔山,听见大陕北!”7月26日晚,随着陕北民歌歌手刘妍的开场词,当天的“宝塔山下唱民歌”活动正式开始。

这是一个接地气的舞台。没有华丽的灯光、布景,夕阳下巍峨的宝塔山,成了最壮美的背景;没有复杂的升降台、机械装置,近在咫尺的表演拉近了歌手和观众的距离。

本次活动由延安旅游集团联合大陕北直播基地,整合宝塔山景区、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等资源联袂呈现,将持续到10月底,线下表演和线上直播同步进行。

近年来,越来越多陕北民歌歌手的作品在短视频平台传播。

刘妍自2018年开始在短视频平台推广陕北民歌,其复古的视频风格与扎实的唱功深受观众喜爱,如今已有1300余万粉丝。

在刘妍眼里,新媒介是传统曲调的“扩音器”,但传播方式是手段,坚守文化根脉,陕北民歌才能生生不息。

曾在黄土高原沟壑间回响的陕北民歌,正借助短视频与直播的翅膀,飞出沟壑,唱响云端。

匠心守护 传承经典

“我对陕北民歌非常感兴趣,而且我就读的鲁迅艺术学院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陕北民歌的发扬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我很珍惜这次机会。”得益于“宝塔山下唱民歌”活动全民参与的理念,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学生黄森有机会走到聚光灯下,一展歌喉。

早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创立之初,投身革命的文艺工作者就怀着炽热的创作激情,深入民间,系统性地采集、整理了大量陕北民歌。《拥军秧歌》《东方红》《秋收》等经典作品便诞生于那个烽火年代。

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众多歌手在此成长,走向全国舞台,有力推动了陕北民歌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陕北民歌旺盛的生命力,离不开一代代传承人的匠心守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陕北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雒胜军便是其中之一。

7月20日午后,绥德县文化馆里,雒胜军正带领群众合唱团排练,指导学员如何发声、咬字、控制气息。

多年来,慕名而来跟随雒胜军学唱陕北民歌的人络绎不绝。2016年起,雒胜军创办陕北民歌传习所,免费教授学员400余人。其中,杜朋朋、李静、杨涛、贺艳娜等人成为颇具影响力的新生代民歌歌手。

“童年时长辈教的小调时不时会在脑海中回响,但常常想不起歌词。”一想到这些老歌会慢慢被人遗忘,雒胜军便不由得心疼。于是,从2017年开始,雒胜军深入乡村,采访老艺人,将陕北民歌用现代技术录制保存,并整理归纳。在他的努力下,《长头发剪成了短帽盖》《大把把辫子》等多首陕北民歌得以重新传唱。

创新表达 青春共鸣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审美的改变,陕北民歌纯粹的原生态唱法虽然在特定场合仍具有震撼力,却难以像过去那样广泛传播,更难以出现在年轻一代的歌曲播放列表里。

新生代民歌歌手苏文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他既没有选择固守传统,也没有完全倒向流行,而是走上了一条“融合创新”的道路。他广泛吸收现代音乐的养分,电子乐、摇滚、交响乐都是他尝试融合的对象。

这种“大胆混搭”的最新成果,就是近期在短视频平台广泛传播的作品《可想你哩》。充满画面感和生活气息的歌词,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强劲动感的电子节拍打底,经典的陕北韵味辅以时下流行的唱腔,吉他与三弦、架子鼓“混搭”,产生了奇妙的效果。

“我做这首歌就是要让现在的年轻人感受到,陕北民歌也能这么‘上头’!”苏文在接受采访时说。在他看来,贴近生活的歌词与极具地域特色的唱腔是陕北民歌的根,不能丢,但在编曲和内容上,陕北民歌可以与时俱进。

如今,越来越多的陕北民歌歌手正在努力打破传统与现代的壁垒,寻找民歌融入当代审美与生活的新路径。随着更多富有创意的融合作品涌现,陕北民歌正在收获更多年轻人的喜爱。

编辑:呼乐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