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蜡花:秦岭深处 提蜡成花

时间:2025-08-01 08:22:13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镇安蜡花:秦岭深处 提蜡成花

百卉掌心开7月27日,在镇安县高峰镇两河村,唐仁昭在家中教孙子唐硕制作蜡花

5c7dab6b415f210219fe38fe6b4456b4.jpeg

7月27日,唐仁昭为蜡花做造型。

7月的秦岭,青山滴翠。7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体验活动在镇安县文化馆开幕。镇安蜡花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唐仁昭带领全县200多名中小学生,一同走进蜡花的瑰丽世界,在指尖与蜂蜡的对话中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一堂浸润心灵的“文化传承实践课”就此展开。

深山藏绝技

素有“栗乡”之称的镇安县地处秦岭南坡,沟壑纵横,谷岭相间,典型的山地立体气候造就了这个山美水美的小城。

镇安蜡花制作技艺起源于南宋时期,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是以蜡为原料制作立体蜡塑花卉的技艺,流传于镇安县东部地区。这里有一个习俗,在丧葬、祭祀、庙会、续谱、祭祖等活动中,于供案中心摆上蜡花,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蜡花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因制品以蜡为原料,一般只能在每年4月前与9月后,室外气温低于30摄氏度时制作,否则,气温过高会导致蜡花造型难、花期保持时间缩短。

蜡花的制作模具为木制,使用时要镶嵌竹制手柄,按照荷花、牡丹、芍药、菊花等不同造型,分为20余种不同形态。

“荷花代表清廉,牡丹预示富贵,菊花表示长寿,蜡烛寓意红火吉祥。”唐仁昭说。

传统蜡花的造型呈金字塔形,底座为奸臣秦桧跪偶。相传,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遭秦桧所害,含冤而死。人们为了纪念岳飞,家家户户设供案,摆祭品,祭拜供奉。宋孝宗登基后为岳飞平反昭雪。随后,人们就在岳飞的供案前用白铁浇铸秦桧模型,并让其头顶蜡烛,向岳飞跪拜谢罪。

“镇安蜡花集传统工艺、民间习俗于一身,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它的存在不仅仅限于工艺本身,更重要的是透过蜡花,我们看到了它所承载的人文历史、老百姓质朴而鲜明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情怀,以及崇尚真善美,对一切有损国家、民族利益的丑恶行径的不齿和唾弃。”镇安县文化馆馆长李小红说。

bcd86e0145bf5b512b69bf1c84595bf0.jpeg

7月27日,唐仁昭(中)在家中教唐硕(右)制作蜡花。

百卉掌心开

7月27日,在镇安县高峰镇两河村,唐仁昭在家中教孙子唐硕制作蜡花。当凝固的蜡液随同花瓣模具放入凉水中,花瓣便脱离模具逐一漂浮于水面。孩子眼中闪烁的不仅是对技艺的好奇,还饱含着对传统工艺的向往。

手工制作蜡花的主要材料是蜂蜡或矿蜡。制作前要先化蜡,然后按照传统配方在融化的蜡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明矾、松香、颜料,生成所需的红、黄、白等颜色。化蜡、添加配料后,接下来便是提花。

提花要先在雕刻好的花瓣模具上安装手柄,操作时,将模具浸入蜡液,在蜡液包裹完花瓣模具后瞬间提出,自然冷却降温定型。这一技法被称为提蜡成花。接下来,便是用蜡将一片片花瓣接在花枝上的花蕊周围,晶莹剔透、色泽鲜艳的蜡花便制作完毕。

“19岁时,我便迷上了蜡花制作手艺,在家里多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便动起了拜师学艺的念头。我多次到邢宗奇、齐显品、刘万强等民间老艺人家里拜师。最终,刘万强被我的诚意所感动,我成为他的关门弟子。”唐仁昭说。

5年的学徒生涯,唐仁昭始终把师父的言传身教和自身的刻苦努力作为学艺的重要内容。从一片叶子、一片花瓣到每一滴蜡液、每一抹色彩,他处处留心,渐渐掌握了蜡花制作的传统配方以及扎、染、画、雕、提、捏等核心技艺,被人们称为“小花匠”。

30多年来,凭借精湛的技艺和手艺人的职业操守,唐仁昭走遍了镇安县的村村寨寨、沟沟岔岔,完成蜡花、纸扎、绘画、纸雕等传统工艺美术作品近万件。

33f53eab685d3f7aa613ac1ce02f4c4c.jpeg

唐仁昭制作的蜡花(7月27日摄)。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 文超摄

万象入方寸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纸花、绢花、塑料花层出不穷,镇安蜡花这一有着传统美术和手工技艺双重“身份”的民间瑰宝,逐渐被现代工艺品所替代,生存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唐仁昭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唐仁昭认为,既然是民间传统艺术,就应该生于野,长于野,扎根民间,世代传承。他尝试改良传统蜡花的制作工艺,使用明矾、松香等更耐用的材料做添加剂,使蜡花能更好定型。

在保留传统花卉造型的基础上,唐仁昭在蜡液中加入新的颜料,跳出了传统的红、橙、粉色,使蜡花颜色变得更加多元,提升了观赏性。他还积极参与镇安县每年举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及“非遗进校园”等各类宣传、展示展演活动并坚持日常传习。他先后招收了汪昭平、李显荣、邢显爱等多名学徒,精心传授蜡花、纸扎、雕刻、绘画等民间传统技艺,使镇安蜡花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

2018年4月,镇安蜡花被列入陕西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9月,唐仁昭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陕西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镇安蜡花)代表性传承人。

古蜡生新意

2017年,镇安县第二中学学生带着制作的镇安蜡花作品,在陕北安塞参加了全省古文化挖掘整理活动竞赛并获奖。

近年来,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手工艺大赛等活动,唐仁昭欣喜地发现,学习蜡花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我现在是镇安县第二中学的课外辅导员,教6个班的学生制作蜡花。现在的娃娃聪明好学,用不了一早上,就能自己提蜡成花。”唐仁昭笑着说。

年轻人面对镇安蜡花,还提出了更多新观念、新想法。

“唐老师,你说蜡花在室温超过30摄氏度的情况下就开始融化,那我们为什么不提高蜡花的熔点呢?”学生的疑问,让唐仁昭来了兴趣。

“孩子们告诉我,在蜡液中加入棕榈蜡、聚乙烯蜡等原料,会显著提高蜡花的熔点。我打算尽快试试。非遗传承需要保持开放和灵活的态度,要尊重年轻人的意见,让他们发挥潜力和创造力。这样,镇安蜡花就能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和传承。”唐仁昭说。

如今,镇安蜡花成为承载地域文化与生活美学的独特符号。在坚守与创新中,这门古老的指尖艺术被不断注入时代活力,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带给人们独特的审美享受。镇安县正着力将蜡花技艺深度融入文化旅游体系,规划在非遗展示馆及特色民宿中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让四方来客感受蜡花之美。

“只要还有人喜爱这门技艺,我们传承镇安蜡花制作技艺的脚步就不会停歇。”唐仁昭的话语中透着坚定。

时光如河,淘洗着许多旧物。镇安蜡花却并未褪色,古老的技艺,在一双又一双手中接续传承。蜡汁流淌,最终凝固的是形态,更是代代相传的心意与创造力:对自然的摹写,对生活的装点,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

记者 文超

三秦手艺人

唐仁昭:让古老技艺在现代生活中“开花结果”

记者 文超

镇安蜡花,土地上开出的古老手艺之花,曾因祭祀供品的身份熠熠生辉。

7月26日,唐仁昭告诉记者:“我自幼热爱这门技艺——祖辈指尖流淌的滚烫蜡液,顷刻间便在模具上神奇地凝结成牡丹、荷花花瓣的形状。我常在深夜悄悄爬起,瞒着家人,就着微弱的灯光,偷偷练习‘提花’技法。”

时代在发展,放蜡花的供桌日渐寂寞。唐仁昭眼看着同行们纷纷外出务工,熔蜡的锅灶也渐次冷却。他心中燃着火苗:“老话说‘花子是养人的’,这手艺要是没了,魂就跟着丢了。”

他守着蜡锅,蜡泪滚烫,远比人泪更热;他执一根竹签,指点着蜡汁流淌的方向,指缝间蜡液逐渐凝聚,开出一朵又一朵温润如脂的牡丹——在他手中,这门老手艺依然顽强地“呼吸”着。

转机竟来自孙子唐硕手中的寻常小花瓶。唐硕把爷爷做的蜡花随手插入瓶中,无意间点燃了唐仁昭被岁月尘封的灵感:传统蜡花为什么不可以从供桌走向更广阔的生活?

他尝试着将蜡花尺寸缩小、调整俯仰姿态。第一朵玲珑剔透的蜡牡丹的诞生,仿佛凿开了通往现代生活的一线天光。

他笑道:“过去蜡花只在供桌上敬祖先,如今咱让牡丹‘开’在茶几和床头柜上。”朴素的言语背后,是对蜡花进入日常生活的期待。

如今,夜深人静时,唐仁昭常常小心翼翼地修复着残破的蜡花老模具。旧时光在蜡花上倾注的心血,他以自己的温度与巧手默默接续。

当崭新的镇安蜡花悄然出现在县城民宿的木格窗台上,蜡花终于不再仅仅停留于记忆中。它们在日常里“开放”,如同穿透幽谷的晨光。

这古老技艺能够焕发新生,与唐仁昭的痴心耐心密不可分。唐仁昭说:“用心培育,古老技艺便能深深扎根于现代生活的土壤,开出鲜活的花来。”

记者手记

蜡会融 艺长青

翻开唐仁昭的手机相册,里面满是他拍摄的生长在秦岭的鲜花。有春天初绽的桃夭杏粉,有深秋沉淀的枫红菊金。老人做了一辈子蜡花,也爱了一辈子花。那一朵朵凝固的绚烂之花,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描摹与祈愿。

当下,曾流淌在手艺人指尖温热的蜡液,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镇安蜡花在数字时代迎来新生。

当地发起“光影档案馆”计划,将蜡花的制作手法通过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老艺人轻轻抚摸着屏幕上永不会褪色的花朵影像,说:“蜡花怕热,总会融化,可有了这些,它们就能开很久!”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这些晶莹剔透的蜡花得以在屏幕上绽放。一批批年轻人从视频中汲取灵感并大胆再造。每朵重新绽放的蜡花,都裹挟着南宋时未曾冷却的月光,从老人的指尖流淌出来,又在青年人的创造中流向未来。蜡花易融,匠心却比青铜更耐时光腐蚀,永远温热,永远生长。

文超

编辑:韩睿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