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记者从西京学院获悉:该校科研团队攻克固态电池离子传输均匀化难题,并迈入产业化应用阶段,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相关成果已在国际顶尖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发表。
西京学院材料与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副教授张星星团队创新设计出特殊的三维立体通道结构,在电池内部构建起高效的“离子高速公路”。这种独特设计不仅能保证锂离子快速通行,还能有效防止有害物质移动,大幅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经过反复试验,应用该技术的固态电池展现出卓越性能。磷酸铁锂电池在高强度使用600次后,电量保持率仍接近100%;三元电池通过严格测试验证,解决了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难以兼顾的痛点;封装的软包电池在高温环境下也能保持性能稳定,展现出极强的环境适应性。
张星星介绍,团队研发的复合固态电解质技术,已在高能量密度软包电池中成功完成实验化验证,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更安全的电池系统解决方案。这一科研成果有望加速高安全、长寿命固态锂电池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进程,为我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记者 郭诗梦 通讯员 张晋瑞)
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