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虽说老天爷不给面子,又是旱又是冻的,但这果园扛住了。我现在赚钱的底气比往年更足。”6月22日,在甘泉县劳山乡劳山村,果农王周周高兴地说。
去年靠果贩和电商收入120多万元,王周周希望今年的收入能更上一层楼。
2013年,王周周被劳山乡畜牧站聘为临时工。2014年春天,一次偶然的山间漫步,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劳山乡芦庄村的山上,他发现了一片200多亩的荒废果园。那时,正逢县上鼓励群众发展苹果产业。他找到甘泉县果业技术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他:“陕北的地,种苹果是块宝地!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种出来的苹果又脆又甜。但要想收成好,管理得跟上。”王周周说:“‘要想富,先栽树’,干了!”很快,他以每亩28元的价格承包下这片果园。
说干就干。劳山乡政府为他协调平地、挖坑。到了秋天,县果业技术服务中心按每亩33棵的标准给他送来了红富士树苗。王周周每天以150元的价格雇村民帮忙栽树,他也开着三轮车拉水、运苗,忙活了40多天,终于把树苗全栽上了。
打那以后,果园成了他的“第二个家”。饿了啃两口干粮,渴了喝口凉水,天天盯着树苗,生怕有个闪失。到了第二年春天,一看果树成活率超过95%,王周周干劲更足了。
那段日子,王周周一心扑在果园里,修枝、除草、浇水,一样不落。可果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到2017年,王周周赔了近20万元。他没有气馁,跑劳山乡政府、找甘泉县果业技术服务中心,很快,争取到了政策支持,重新整地、补苗,并在果园修了水塔,解决了灌溉难题。
县上相关部门举办的培训班、提供的外出学习机会,他一场不落。平日里,他白天泡在果园,晚上研究技术,常常回到家时,家人都睡了。怕吵醒他们,王周周就抱着被子在沙发上凑合一宿。
2020年,果树终于挂果,可收入并不高。王周周没有灰心,把甘泉县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指导牢牢记在心里:“管理好,才有好收成!”他边学边干。
2023年,王周周的果树进入盛果期。随着电商的兴起,王周周和妻子也学着在网上卖苹果。由于他和妻子卖苹果实在,加上有劳山乡邮政、快递的全力支持,2023年,王周周仅在网上销售就赚了20多万元,加上线下销售共收入80多万元。
从2014年承包果园到现在,10余年过去了,王周周的果园管理经验越来越丰富,收入也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个苹果梦,十年奋斗路。王周周用双手让全家人的生活甜如蜜,也带动了劳山乡苹果产业的发展。如今,劳山乡已发展果园4000余亩。
通讯员 高乐 范晓霞
编辑:韩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