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湖》全球巡演85场次,《第三战队》获国家级展演优秀剧目奖,《一指千年》入选中国文联2024年重点创作目录支持项目——
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新版杂技芭蕾剧《天鹅湖》剧照。 受访者供图
5月15日,演员赵春雨(左)和胡露文在练习蹬伞。 记者 师念摄
杂取百家,技艺交融。杂技是中国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滥觞于秦代“角抵”表演,在汉代百戏中成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陕西杂技以“融技于剧”为核心,向剧作化、叙事化发展,不断开展国际交流。新版杂技芭蕾剧《天鹅湖》全球巡演85场次;杂技剧《第三战队》获国家级展演优秀剧目奖,进一步提升陕西杂技的国际影响力;杂技剧《一指千年》将高难度技巧与文物活化利用相结合,入选中国文联2024年重点创作目录支持项目……
近日,陕西省杂技艺术家协会再次获评“中国杂协优秀团体会员单位”,这是陕西省杂协连续三年获此荣誉。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陕西省杂技艺术团成立于1957年,是第一个代表陕西在世界上取得行业最高荣誉的表演团体,演出足迹遍布欧洲、美洲、非洲、亚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加纳共和国培训和组建了国家杂技团。
5月15日,记者走进陕西省杂技艺术团。在排练大厅,30余名杂技演员正在认真训练——高空吊绳、晃板翘碗、足上蹬缸……每个动作都极具难度,令人惊叹不已。
演员赵春雨和胡露文在练习蹬伞。两人仰着身子,背贴椅面,双腿高抬,伞在脚尖轻巧舞动,极有观赏性。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腰功、腿功、顶功、跟头功,是杂技演员必修的基本功。赵春雨是河北人,13岁来到陕西省杂技团,已经在这里学习、生活了14年。她笑着说:“我在团里的日子比在家都要长呢!”
今年20岁的胡露文,已经在杂技团摸爬滚打了近10年。
对于杂技演员来说,拉伤、骨折是不可避免的。赵春雨的腰伤,两年时间才康复。
“陕西杂技取得的成绩,是演员们长期努力的结果。”陕西省杂技艺术团团长张胜全介绍,“很多孩子因为热爱杂技,从小就来我们这里了。团里不仅给他们教杂技,还上文化课,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
立足陕西特色,不断推出精品
长期以来,陕西省杂技艺术团坚持立足陕西特色,不断推出精品。
2012年,陕西省杂技艺术团创排的《大唐宫廷乐舞》《盛世大唐》两台旅游晚会,成为古都大剧院、阳光大剧院的长年旅游定点演出,每年表演500余场。
杂技剧《丝路彩虹》获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入选第十五届文华大奖终评,并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兄弟球技》荣获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悟·双翘碗》获得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优秀节目;《妙手》获陕西省首届杂技大赛金奖;《长安猫·滚灯》获得第十二届全国杂技展演优秀节目奖……
今年,陕西省杂技艺术团将推出两台大戏。一台是聚焦秦岭生态保护的儿童杂技剧,预计6月底在西安首演。另一台是联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创作的杂技剧《一指千年》,计划10月前上演。
一台台带有地方特色的艺术精品剧目,不仅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精品力作,还不断将陕西杂技艺术推向新高度。
推广杂技艺术,开创行业传奇
5月16日,在西安曲江竞技中心,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的演员们正在排练杂技剧《如梦长安》。扭胯、转身、抬腿……每个动作都要反复练习。
“改编后的《如梦长安》时长1小时,本月23日起在大唐芙蓉园九天剧院驻场演出,每周6场。”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团长张权介绍。
今年4月,《第三战队》演出了20场;5月以来,已在河南等地演出,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2019年5月成立,先后创排新版杂技芭蕾剧《天鹅湖》、杂技剧《如梦长安》《第三战队》等优秀剧目,近百次登上央视及各大卫视平台,多次参加国内外线上线下演出及文化交流活动,还创下在英国伦敦连演13场且每场上座率超90%的行业传奇。
1993年出生的孙艺娜,是全国顶尖的杂技演员。肩上芭蕾是她的经典动作。她可以踮起脚尖单条腿站立在队友肩上,并且完成180度转体等高难度动作,表演极具美感与观赏性。芭蕾和杂技的结合,让孙艺娜的表演深受观众喜爱。今年以来,她已经去了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交流演出。
张权和演员孙艺娜,既是搭档,也是夫妻,两人全网粉丝量近500万,直播累计获得观众点赞超1亿次。在张权看来,杂技要发展,就要有全球化视野,要让更多人看到杂技。观众被表演吸引后,才会产生兴趣去了解背后的深远历史与文化底蕴,才会去推广杂技艺术。
“杂技是极具包容性的艺术门类,可以和舞蹈、音乐、话剧等结合,只要嫁接好,一定可以吸引更多人前来观看。”张权表示,“我希望通过努力,能够让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的路越走越宽,将杂技艺术不断发扬光大。”(记者 师念)
编辑: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