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新时代干部驻村五项任务,近日,西藏自治区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昂仁县多白乡驻村工作队联合日喀则市昂仁县委组织部,组织33名基层党员干部跨越3000公里,赴陕西省开展“雪域阳光、智志双扶”乡村振兴专题培训。
从革命圣地延安到现代农业高地杨凌,从非遗产业工坊到集体经济标杆村,学员们通过现场观摩、交流座谈等方式,一路走、一路学、一路思,将红色基因、创新理念与高原振兴实践深度融合。借鉴陕西特色农业、文旅融合、集体经济等模式,极大激发干部创新能力及敢想敢干的作风。
站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院落里,昂仁县多白乡统战委员、司法所所长张光海凝视着墙上的历史照片,感慨道:“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斗争的精神,正是我们扎根高原、服务群众的动力源泉。延安精神教会我们,越是条件艰苦,越要迎难而上。”
走进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立体种植架上蓬勃生长的水培蔬菜让昂仁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的阿旺拉宗眼前一亮。她说:“高原昼夜温差大,过去总说种菜难,但这里的智能温控技术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礼泉县袁家村的转型故事点燃了学员们的热情。这个曾因“空心化”濒临消失的村落,如今凭借“全民入股、户户创业”的模式,年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来自桑桑镇的索朗次仁告诉记者:“他们用一碗小吃做成亿元产业,我们桑桑镇的酥油、草原也可以打造特色IP!”
从集体经济改革到非遗品牌化、智慧牧业试点……“这次培训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的起点。”昂仁县教育局的边巴次仁说。机舱内,33名基层干部的热烈讨论仍在继续,纷纷表示收获巨大。八天的行程在返程航班的引擎轰鸣中画上句号,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刚刚启航。(记者 旦增嘎瓦)
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