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操作聚酯级乙二醇储存设备。
近期,国内动力煤市场交易活跃度不佳,煤价面临向下调整的压力。5月2日,榆林部分煤矿的水洗粉煤和块煤降价到每吨345元,创下陕西、内蒙古一带今年最低价。
榆林这座能源型城市的发展正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截至4月底,榆林地区Q6000大卡动力煤主流市场价格每吨约为520元,同比去年煤价峰值降低了约50.3%。
为此,榆林市及时优化策略,沉着应对风险挑战,积极推动能源产业发生深刻变革,布局一场“能源突围战”。
榆林首先着眼于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引进先进的开采技术和设备,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和安全性,同时积极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煤制油、煤制气等新型煤化工产业,实现煤炭资源的多元化利用。”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化工中心负责人孟小鹏表示。
在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厂区,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在创新科技的催化下,一块块煤炭正在变成甲醇、聚乙烯、聚丙烯、乙二醇等高附加值煤化工产品。
“与传统煤化工相比,现代煤化工在新技术、新装备和环保措施的改进上有较大提升。”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科研管理工程师杨学超说,“我们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高效催化剂、先进的分离技术和智能化控制系统,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能效和环保指标均达到先进水平。”
“先进煤化工技术的应用,不仅减少了煤炭作为直接燃料的消耗,还能将剩余煤炭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杨学超说。
近年来,榆林市按照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要求,全力推动能化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和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榆林市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引导化工产品向精细化、终端化方向发展。目前,榆林市已建成多个现代煤化工产业集中区,形成了煤—甲醇—烯烃、煤—甲醇—醋酸、煤—乙醇等多条产业链。”孟小鹏说。
此外,聚焦煤化工关键环节和重大需求,榆林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2年8月以来,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引进了30个科研团队,开展节能降碳等技术攻关;千吨级乙醇制乙烯中试项目等6个中试项目在榆横综合中试及示范基地落地,并同步推进多个产业化项目……
能源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技术创新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智慧大脑”技术正在创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铁臂起伏,“乌金”滚滚……世界首创的10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犹如“钢铁侠”般张开“钢牙”,精准割煤。煤炭顺着煤壁倾泻而下,随即“乘坐”自动化皮带,被运往地面煤仓。
在陕煤集团曹家滩煤矿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采、掘、运等环节的运行情况一目了然。目前,曹家滩煤矿已建成158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和107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超99%。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为设备装上了“智慧大脑”,使车间变得更加“智能”。这也为企业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拓展了研发空间,使数智技术更好地融入生产经营,有力带动能源化工产业实现提质增效。
“我们多次优化设备智能化参数,对煤机记忆截割、支架自动拉架推溜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显著降低了设备故障率;推行包机责任制,对机电设备进行全面细致排查,为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综采一队队长赵振向记者透露,2024年,综采一队累计节约材料费用约700万元。
此外,榆林还积极开拓新能源领域,利用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榆林还加强能源互联网建设,推动智能电网、储能技术发展,提升能源系统的智能化和灵活性。(记者 马腾文/图)
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