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西安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人流如织。 资料图片
消费市场活力迸发、科技赋能养老产业、政务服务持续优化、重点项目有序推进、赛事经济加快发展……
上周,西安多领域好消息不断,高质量发展成绩单引来好评。
消费市场活力涌动
西安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不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5月10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播发报道《“两新”政策持续支持各地促消费稳增长》时,特别关注西安发布的首款国补金融产品——“国补贷”。“这款产品额度高、利率低,申请国补的商户能简单、高效地获得高额度信贷资金,进一步减轻企业资金压力。今年,西安计划投入首批20亿元专项额度,定向支持国补商户。”报道说。
12日,经济日报刊文《首发经济激发城市新活力》,讲述西安等地不断优化创新条件,营造支持首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文章表示,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中心城市,西安明确将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列为重要工作内容,不断探索消费新场景、新载体、新业态,激活消费潜能。
报道以西安雁塔区为例,介绍首发经济正成为推动西安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雁塔区以优质的营商环境形成了以店招店、品牌带品牌的首店招引生态,通过‘首店+商圈’模式,2024年引进品牌首店165家,占西安市总量近七成。”
与此同时,光明日报《陕西西安:文旅体验更新潮》,央广网《“五一”陕西文博单位接待人次超650万 背后的“流量密码”是什么?》等报道展示西安不断拓展文旅消费新空间,让市民游客享有更丰富的消费体验。
科技赋能智慧养老
创新技术正在赋能养老产业。
5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养老机器人温暖幸福晚年》,讲述形态各异的机器人从照料起居到情感陪伴,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文中介绍西安黄雁社区引入的AI艾灸机器人、碑林区第一爱心护理院引入的外骨骼机器人等格外吸睛,不断拓展智慧养老服务场景。
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西安高校科研团队取得的成果持续“上新”。
连日来,中国新闻网《为基因治疗装上“安全导航” 西电团队探索生物医药新赛道》《西北首家医用机器人研究中心在西安成立》,人民网《西安一高校为城市污水管道淤积难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等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西安不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科技日报5月6日发文《陕西西安:“一件事”场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报道2024年西安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痛点、难点,创新推出10个“一件事”主题服务场景,全力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迈向“好办”“易办”。
中国日报网5月8日报道《聚焦“六个改革”!西安三城区亮出高质量发展“硬核答卷”》《经济民生并进 文旅城乡齐驱:雁塔临潼深化改革赋能西安发展》,介绍西安多个城区2025年发展目标和具体规划。
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5月5日,“西安-天津港”一单制铁水联运班列正式开通。新华网发文表示,这趟班列经铁路直达天津港后将发往东南亚。“新的物流方案为陕西及周边地区外贸企业提供更高时效、更优服务的国际物流通道。”报道说。
5月8日,西十高铁天竺山三号隧道贯通。人民网推送文章介绍,这是西十高铁陕西段贯通的第14座隧道,隧道贯通已达九成,全线隧道工程建设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西十高铁开通后,西安至十堰实现1小时内到达,西安至武汉的铁路运行时间将缩短至2.5小时左右。”光明网报道说。
西安加快推动体育赛事经济发展。上周,中国新闻网《十五运女足资格赛:陕西女足1∶0绝杀四川队获小组头名》《十五运马术项目三项赛资格赛落幕 陕西队晋级决赛》,央广网《2025无人机足球高校邀请赛在西安举办》等多篇稿件展示古城西安因体育而富有活力、魅力十足。
新华网《西安站里的“解忧”老谭:帮遗失物品“回家”》,中国新闻网《西安社区工作者赵志建:为居民免费维修家电二十余年》等,关注平凡生活中的温暖之光。
此外,2025秦商大会5月19日在西安召开、第九届丝博会科技创新展设四大展区等消息在国际在线、央广网、新浪网等平台推送。
西安城市文化传播工作室 王莹
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