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淘宝、拼多多、京东等多家电商平台宣布调整“仅退款”规则,消息迅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第一,引发了消费者、商家和行业的广泛讨论。
平台规则调整:不主动介入 先协商后处理
4月23日,记者梳理各平台新规发现,核心变化集中在“售后流程重构”。
淘宝明确,为实现商家权益保护与消费者体验提升,后续平台将不主动介入消费者在已收到货后的不退货退款售后申请,由卖家先行与消费者协商处理。取消“仅退款”后,淘宝天猫还将于同期上线新版店铺评价体系“真实体验分”。
拼多多发布《拼多多售后服务规则》更新意见征集,提到平台将进一步支持商家与消费者通过自主协商方式解决相关售后问题,非必要不主动介入消费者在已收到货后的不退货全额退款售后申请。
抖音电商声明,充分支持商家与消费者自主协商解决售后问题,非必要不介入消费者在已收到货后的不退货全额退款售后申请。
快手在售后规则意见征集中表示,为切实保护平台内商家和消费者权益,优化各方责任分配,进一步保障商家自主经营权,平台对现行的售后服务规则进行一揽子公示,在最大化支持商家与消费者通过自主协商方式解决相关售后问题的同时,对相关退货退款情形的处置规则予以进一步明确。
京东在售后规则中,去掉了“仅退款”“退款不退货”等表述。京东表示,修订退货、退款场景下的处置规则,意在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及商家自主经营,进一步优化消费者与商家自主协商解决问题中的责任分配。
消费者态度分化 理解支持与担忧并存
对于电商平台“仅退款”规则调整,记者采访多位西安市民发现,消费者的态度呈现两面性。
家住西安市北池头二路的陈岚曾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号称天然蚕丝的睡衣,收到货后发现材质粗糙,与商家描述的蚕丝质感大相径庭。“我当即申请了‘仅退款’,平台迅速介入,在短短几小时内便完成了退款流程,并且无需再将睡衣寄回。”陈岚说。
然而,规则的善意却被一些人利用。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发现了不少专门利用“仅退款”实现“零元购”的攻略和群组,“羊毛党”钻研规则漏洞,通过虚假描述商品问题等手段薅取商家的利益。
经常网购的王文芸说:“‘仅退款’对遇到商品质量问题或与描述不符情况的消费者来说,确实很方便,但难免有人滥用规则,损害了商家的利益。规则调整后,退款退货和商家协商,是一种公平的方式。”
也有消费者表示担忧。家住西安市凤城一路的许正扬提出:“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取消‘仅退款’后,售后保障成了大问题。比如买到假冒伪劣商品,若商家拒不承认,消费者该如何维权?要是遇上商家拖延退款、用虚假物流信息敷衍,消费者又该怎么办?”
而对于电商平台“仅退款”规则调整,商家普遍表示欢迎。某服装店店主刘先生说:“取消‘仅退款’对商家来说是个好消息,以后我们可以更安心地经营,也有更多的精力去提升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仅退款”规则调整 顺应市场发展需求
2024年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约谈了6家电商平台,通报其“仅退款”规则挤压商家生存空间,助长低质低价竞争风气等问题,并从优化协议规则、提升规则透明度、保障商家自主经营权等方面提出整改要求。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公开表示,针对平台滥用“仅退款”规则,造成商户货款两空的突出问题,将督促平台明确规则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情形,保障商户正当权益。
平台的调整与完善亦在持续推进。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7月,淘宝就对“仅退款”进行了优化,通过一系列举措,遏制不合理“仅退款”,保障合规经营商家的正当权益。2025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平台1688表示全面取消“仅退款”。
此次变革,表面是售后规则调整,实则是电商生态从“平台兜底”向“市场自主”的转变。电子商务师赵磊指出,“仅退款”规则的调整,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对于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重塑公平交易的新生态,平衡消费者与商家的权益,避免因规则的不合理导致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和诚信缺失。
(记者 陶颖)
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