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天半的时间,行走陕南大地——大家一路前进,一路观摩,看到陕南大地勃勃生机,看到重点项目扎实推进,看到全省高质量发展无限前景。
4月17日至19日,2025年一季度全省重点项目观摩(陕南片区)在汉中、安康、商洛3市展开。观摩人员走进高质量项目现场,在一个个工地厂房、展厅车间,看进度、观成效。无论是谋划未来的大体量项目,还是立足当地的“小而美”项目,无不体现各地各部门谋项目的思路更清、引项目的举措更实、抓项目的成果更丰,也让大家对陕南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充满信心。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为牵引,推动各地各部门聚精会神抓项目、抓投资、抓发展。高质量项目建设效益持续显现,已成为全省经济量质齐升的有力支撑。
新:看建设速度更看创新“浓度”
“从秦岭起飞,让世界看见中国‘智造’。”中天禹辰高端无人机制造项目现场的标语引人注目。
在商洛市中天禹辰高端无人机制造项目现场,工人们穿着防尘工服,正在组装无人机。不远处的一间厂房内,多旋翼造型的无人机和其他70多款无人机已经“展翅待飞”,随时可以用于生产生活。
该项目的落地不仅填补了陕南地区高端无人机规模化生产的空白,更通过“生产+服务”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低空经济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陕西中天禹辰航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祥勇介绍,项目以“研发创新”与“场景应用”为核心,打造“无人机制造+地理信息算力服务”双轮驱动模式,可针对地理信息测绘、低空遥感、智慧城市、森林防火、应急救援等领域提供全链条数据支撑。
观摩活动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导向,看项目体量更看质量,看建设速度更看创新“浓度”。
在刚刚举办的消博会上,一款油泼辣子风味蜂蜜水成为网红产品。这正是国蜂蜜水系列产品生产项目的成果。“我们就是依靠特色出圈,线上引爆、线下成交。”商洛国蜂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艳艳说。
“国蜂蜜水系列产品生产项目完全发挥了商洛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小小的一瓶蜂蜜水含有很多发明专利,打破了传统饮品同质化竞争格局。”商洛市委书记赵璟说。
创新,不只在于技术,也在于思维、在于模式。
不沿边、不靠海,何以联通世界?安康无水港多式联运项目给出了答案:借船出海,通江达海!
安康市在恒口示范区建设安康无水港多式联运项目,培育以“公铁水”多式联运为主的物流出口集疏运平台。
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港口功能的物流中心,相当于把港口延伸到内陆。如今,安康至各港口物流成本下降50%。
“无水港的建设,拉近了我们和国际市场的距离,对陕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省商务厅厅长杨淼说。
智:实现产业“智改数转”绿色发展
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千人纱、万人布”的热闹场面,一度是纺织业的真实写照。
然而,记者走进位于汉阴县的智能化高端纱线纺织项目现场,只见一排排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仅有几名工作人员通过数字化管理系统,实时查看各生产环节的运行状态。
“我们厂区可实现4小时人员脱岗运行。”项目投资主体安康智港华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华说,该项目引入目前最先进的智慧化管理系统和智能纺织设备,实现纺纱流程全链条智能化生产从原材料到纱线零人工接触,生产线较传统工艺效率提升20%以上。
PBT高弹丝是当前纺织行业中功能性纤维高端产品的主要代表。该项目通过招引PBT高弹丝等上下游配套企业,串起“化工原料—纺织材料—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条。
在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王飞看来,这次观摩的很多项目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推动产业升级,全面推进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绿色发展。
在位于安康市汉滨区的智能化袜业制造产业链项目车间,织袜机可在无人看守的情况下,将一根根纱线编织成花色各异的袜子。
“要生产高品质的袜子,首先得拥有优质的织袜设备。”该项目负责人王亮说,企业与西安工程大学科研团队合作,成功研发并生产出行业内领先的智能织袜一体机。该机器能够实现在同一台设备上一次性完成织袜、翻袜、缝头等多道工序,真正做到了从一根线到一双袜的即时成型。
在该项目的专家工作站,西安工程大学张守京技术团队的成员正为自动织袜机编写程序、测试转速。“西安工程大学师生把教室搬进工厂、把论文写在生产一线,真正使高校科技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省科技厅厅长姜建春说。
链:推动产业链拓展价值链升级
在汉中市南郑区工业母机生产线建设项目现场,机器轰鸣,工人有序忙碌。这里将诞生一台台制造机器的机器——工业母机。
固达数控(汉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永锋是曾经从汉中走出去、后来又回到汉中发展的典型代表。在他看来,汉中有着良好的数控制造技术基础和人力资源,所以企业紧抓国家发展装备制造产业机遇,来到汉中这片热土投资,盘活资源、重塑辉煌。
该项目预计2026年底全面建成投产,可年产高端智能装备500台。“我们在汉中落地,与陕西其他地区的机床行业形成了互补,将联动宝鸡机床、秦川集团等省内龙头企业,构建从铸件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黄永锋说。
“老项目生成新项目,龙头企业派生项目”,我省各地通过产业链精准招商等路径,推动特色产业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向价值链高端升级,实现“老树发新枝”,形成新的增长点和新质生产力。
在城固县智能消费电子产品生产项目,6家企业组团式落地、组团式发展。
去年,丁爻电子等企业在西北地区选址建设生产基地时,恰逢城固县围绕智能终端产业赴深圳、东莞等地开展叩门招商、产业链招商。这一地方产业招商、集群招商与企业抱团发展、产业协同的“双向奔赴”,构建起完整产业链,实现上下游环节无缝对接,降低物流与研发成本,缩短产品上市周期,消除了传统分散布局低效的痛点。
“这里不仅卖核桃,还能卖标准、卖品牌、卖指数。”在西北核桃物流园生态农特产品系列加工项目现场,陕西西北核桃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际锋说。
该物流园区整合了研发、交易、加工、销售、物流、电商全产业链条,打造出全国首个以核桃单品大宗交易为主的线上线下交易平台。陕西忠果集团、天榛食品科技等企业入驻,带动核桃深加工迈向高端化;30万立方米的冷链仓储库涵盖立体库、冷库和干仓库,实现核桃产品全周期保鲜储存。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化开展“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持续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
4月18日,在观摩活动的第二天,省委、省政府在安康高新区禾瑞光汽车影像产品生产项目工地上举行陕西省2025年二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开工令一声令下,现场40辆工程车同时鸣笛,全省631个重点项目同日开工。
榆林市委书记张胜利表示,将坚持“真抓实干、解决问题,项目为王、企业为本”,主要抓产业项目、拼实体经济,不断提升干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能力和水平,为高质量项目建设提供最高效的服务、最舒心的保障。
“我们将充分发挥县(区)政府、开发区主力军作用,坚持领导带头抓招商,强化分队招商、图谱招商、资本招商、场景招商,着力招引延链补链项目和链主型、配套型、平台型企业。”汉中市市长王建平说。
观摩团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谋深抓实项目建设,以项目之进提升发展之质,以自身工作之稳应对外部环境之变,全力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记者 张鑫 刘居星)
编辑:王瑜